基于“点—轴”理论的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研究.doc

基于“点—轴”理论的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点—轴”理论的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研究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 基于“点—轴”理论的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研究 于谨凯 于海楠 刘曙光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海洋产业布局主体的涉海企业在空间选址上有向中心一“点”集聚的动能。通过对我国海洋产业集中系数指标的研究,得出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具有较高的集中系数,对其它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不同的海洋产业,其布局总是多少表现为一定的区位指向,如以港口及滨海公路、铁路、海洋运输等为交通主干线的交汇点。基于此提出依托沿海三大港口群及所在区域中心城市为“点”,以海洋运输、临海产业带为“轴”线的我国海洋产业“三点群两轴线”的空间布局体系。 关键词:“点—轴”理论 海洋产业布局 港口群 临海产业带 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的空间不均匀分布是产业集聚与扩散的结果。海洋产业布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构成海洋生产力的产业部门及产业结构体系在地域(海域和陆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更明确地说,是海洋产业活动和经济活动在地区上的分布,并形成一定的海洋经济地域结构单元。 一、点轴理论及海洋产业布局理论研究综述 (一)“点—轴”系统理论综述 “点—轴”理论是我国学者陆大道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德国巴伐利亚州区域规划中提出的发展轴设想而提出的,最初应用于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T”字形结构。陆大道在1984-2003年近20年时间里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其间经历了产生期(1984—1986)、发展期(1987—2002)、成熟期(2003)三个嬗变阶段[1]。于2002年在《地理科学》上对该理论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其与增长极理论以及网络开发模式的异同。至此,“点—轴”理论得以完善并形成框架体系。 “点—轴系统”理论是关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理论之一,是现阶段区域不平衡开发战略思想的最有效空间组织形式(周茂权,1992),在产业轴线的空间定位与发展态势上与双核结构模式存在空间耦合(陆玉麟、董平,2004)。在国土资源开发方面,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赵红雨,2001、李昌新2002、赵海霞和张效军,2002)。在区域发展规划方面,刘继生、陈彦光等(2003)以豫北地区的郑、汴、洛城镇体系为例,验证了点轴体系的分形演化特征。韩增林、刘伟(2005)以大连旅顺北路经济带为例,研究了该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寇晓东、杨养锋(2005)以点轴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四极三轴”的西安地区空间框架结构。李宏志、王圣学(2006)则用该理论分析了西安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过程。贺有利、张仁陟(2007)提出了“点轴群”理论,认为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呈现点、点轴、点轴群的规律。一些学者将该理论应用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布局上(石培基、李国柱,2003;李刚、吕芳等,2006;卞显红、章家清,2007)。 尽管对“点—轴”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经典案例,在其适用性方面还应关注如下三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增长极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以及发展轴经济合理的距离空间[2](孙久文,2005)。 (二)海洋产业布局研究进展 有关海洋产业布局的研究,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外学者大多集中在探讨某一海区的产业布局情况,如对美国旧金山湾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布局模式研究,强调的是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战略调整。日本海洋产业的布局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城市——工业带,注重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战略调整以及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扩散。在某一海洋产业的布局研究方面,Baird(1997)通过对欧洲集装箱港口的研究,建立了主枢纽港的生命周期模式,探讨集装箱运输体系的空间布局与形成机制。Randall Bess,Michael [3]。I.V. Stejskal(2000)认为海洋油气业的布局实施必须在环境风险评估框架下进行,主张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油气开采工程的风险进行监控[4]。Moira McConnell.Capacity(2002)从产业组织的成本效率和市场获得角度研究了德国造船产业如何保持在欧洲海洋产业中的定位问题[5]。 有关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就某一省(市、区)或某一具体海洋产业的研究上。如纪家苏、梅笑冬(1998)论述了作为“海上山东”建设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渔业、海水增养殖等产业布局的研究。曹有挥(1999)用基尼系数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动态演变研究后,认为集中化是未来该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方向。安筱鹏、韩增林(2000)在分析了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演化机理与成长模式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集装箱枢纽港的空间布局。张耀光、崔立军(2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