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交通大學20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学科代码:08230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本学科属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下的二级学科,1987年和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该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本学科主要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拥有“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和一批运输自动化、控制及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环境。
本学科研究领域主要以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在确保载运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高速、重载、高密度的运行,是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在交通领域中的交叉集成应用。出于扩大学生专业面和控制专业的通用性的考虑,培养方案中除保留铁路特色外,扩充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培养内容。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
以交通工程理论及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通信、计算机、控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重点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系统的控制技术、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保证高速铁路交通安全、节能及高效。
研究内容:高速铁路的控制理论、方法及技术;高速列车自动化调度指挥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高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设计及实现技术等;
2.基于通信列车运行控制
以轨道交通工程理论及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通信、计算机、控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重点研究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运行系统的控制技术、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
研究内容: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理论、方法及技术;基于通信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等。
3.轨道交通安全理论与方法
以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安全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可靠性及安全分析方法、技术及工具,研究运行控制系统的建模、验证、分析及设计,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研究内容: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析理论及方法;冗余、容错纠错技术;基于形式化语言的系统建模及验证技术;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技术;安全苛求系统的设计、仿真、测试、验证及评估技术;
4.轨道交通节能优化控制
以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轨道交通节能需求及系统特点,研究现代轨道交通复杂对象及多目标的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及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研究内容: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理论及方法;学习控制和自学习控制理论及方法;模糊逻辑及神经网络理论及方法;列车智能控制技术;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技术等。
5.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
结合最新的信息感知特征提取技术、故障模式识别与分类决策技术以及容错控制技术,研究适用于交通控制系统设备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信息状态智能感知及处理技术,实现系统信息的智能感知、识别、传输、处理、决策和控制等一体化过程,提高感知及处理水平,增加系统安全性。
研究内容:列车控制数据采集与特征表达技术;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状态预测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网络集成故障诊断系统。
6.交通智能控制技术
以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安全技术,研究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信息化、智能化、安全、高速、准确的先进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安全,减少污染。
研究内容:智能车辆定位导航技术;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交通控制管理的优化;旅客信息向导系统等。
7.系统建模仿真测试技术
以系统建模仿真理论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基于计算机、通信的建模仿真测试技术,研究建模、仿真、测试方法技术及应用一体化集成的仿真测试技术及系统。
研究内容: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测试方法;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测试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仿真方法及技术;列车运行自动化调度指挥和管理系统。
8、轨道交通系统电磁兼容技术
以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及有关各种标准的基本理论分析为基础,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的电磁兼容、电子电气系统抗电磁干扰性能、电波传播、电磁环境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内容:轨道交通系统抗干扰性能;轨道交通系统电磁环境影响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
2.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
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