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诗无达诂锈损了的铁铃铛.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诗无达诂锈损了的铁铃铛

漫谈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鉴于这些经生儒者的唯心倾向与实用目的,他们认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难以解释,因此根本不必忠于原作,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曲说,加以引用。如《诗经·魏风·伐檀》明是一首愤怒抨击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刺”诗,但董仲舒据其“《诗》无达诂”之说,割裂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化“刺”为“美”,认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样冷嘲热讽的话,歌颂了统治阶级的“君子”“先其事,后其食”,是不会尸位素餐的。这样理解和运用“《诗》无达诂”,就把一部古《诗》肢解得面目全非了。 那么,对于“《诗》无达诂”的理论究竟如何理解呢?与汉儒经生随心曲说相反,后来的诗论家们则从文学欣赏的审美思维入手,把专指《诗经》的方法,化为“诗无达诂”,来泛指一般诗歌的欣赏原则。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三:“董子云:‘诗无达诂’,孟子之‘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也”。指出了“诗无达诂”与孟子“以意逆志”的说诗方法的自然联系。说明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应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而跨入语义学与美学领域,主要应该用心灵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诗有诗的特点。“诗无达诂”是根据诗歌的艺术特征,教人不要只看到语言文字与事物之间的有形的直接联系,更要看到它们之间那无形的间接联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有形的直接关系可以“达诂”,也应“达诂”;但无形的间接关系则常是反映事物之间深层结构中的心灵振荡,犹如捕风捉影,很难一下子“了然于口与手”(见苏轼《答谢民师书》)的。因此,那神气浑融而发其自然精光的诗篇,就不能仅仅是训诂文字,牵合“事实”,而应该根据作品本身所提供的意象,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驰骋想象。心灵的咀嚼回味一旦“顿悟”,就会豁然贯通,获得了美的享受。所以,“诗无达诂”并不是说诗歌不可解释、无法明白;而是说不能机械理解,“以辞害志”,望文生义地作呆滞板实的解释。阅读与欣赏诗词的思维活动应空灵一些,千万不可泥于字面,死于句下。据此发挥,于是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欣赏习惯。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清初叶燮《原诗》:“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又焉能一一徵之实事者乎?”后来沈德潜说得更为明白:“读诗者心平气和,涵泳浸渍,则意味自出;不宜自立意见,勉强求合也。况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如好《晨风》而慈父感悟,讲《鹿鸣》而兄弟同食,斯为得之。董子云:‘诗无达诂’,此物此志也。”(《唐诗别裁·凡例》)我们古代的许多艺术家、理论家就是以这种独特的民族方式来欣赏诗歌,来理解“诗无达诂”的理论真谛的。 5.下列关于“诗无达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阅读和应用古《诗》的方法和原则。 B.汉代经生儒者认为古《诗》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阅读时可以不忠于原作,而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加以引用和解释。 C.后来的诗论家们所说的“诗无达诂”,则泛指一般诗歌的欣赏原则,主张不泥于字面,而用心灵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 D.“诗无达诂”这一原则反对人们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时看到语言文字和事物之间的有形的直接的联系,反对对诗句的精确达诂。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汉代经生儒者是反对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阅读和应用《诗》的方法的。 B.董仲舒根据“《诗》无达诂”之说,曲解《伐檀》,认为《伐檀》是歌颂统治阶级的“君子”“先其事,后其食”的。 C.王应麟以为“诗无达诂”和孟子“以意逆志”是有联系的,同时说明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应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而跨入语义学与美学领域。 D.清初叶燮以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就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题旨复杂难以言传,是不能精确“达诂”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诗无达诂”的阅读欣赏方法貌似背离了理性认识的科学性,实则符合人类审美心理活动规律。 B.沈德潜认为“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其含义和意义是无限的,但是阅读欣赏还是应该尊重原作,不宜牵强附会;同时又认为读者性情不同,理解不同,自然会见仁见智,各有会心。 C.董仲舒、王应麟、谢榛、叶燮、沈德潜和本文作者都主张“诗无达诂”,可见他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原则是一致的。 D.按照后代诗论家们的观点,读者的生活体验和联想想象能力在诗歌阅读欣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