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人文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文学中人文精神.doc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谢锡龄 李建明 内容提要: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发射出人文精神的流光溢彩。本文从关注民生、天人合一和中和之美三个方面探讨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民生、天人、中和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词》:“(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人文”一词在传统文化中与“天文”对举而出现。天文指自然界运行规则,“人文”指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人间世界的条理和规范。人文精神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对人类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属于人的终极关怀。 文学是人文精神的一种核心体现,中国古代文学是有鲜明的人文色彩,本文就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展开讨论。 关注民生 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相参”。考察万物,既要“上揆之于天”,“下察之于地”,还要“中考之于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文化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否而展开。尤其是对民生的关怀。 早在先秦,我国已有敬德保民、民为邦本的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仁”为核心,强调爱人、尊重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②”反对“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暴君暴政,而主张“发政施仁”,使百姓能够得到基本的生存需要。 先秦的墨家,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也同样提出过关心民瘼的政治主张。例如墨家主张“非乐”,虽然有片面之嫌,但墨家是从“万民之利”出发,因为当时的王公大人“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等等活动,都是“亏夺民衣食之财”的。 这种忧民的思想传统,到了后代,不仅形成了“民胞物与”的思想传统,也形成了关注民生的文学传统。 这种关注民生的文学传统首先是反映百姓的苦难,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狄交侵,征战不已,长年兵役,以致父母失养,兄弟分散,夫妻别离,这在《诗经》里也有广泛的描述。感慨于“山川悠远,维其劳矣”的《渐渐之石》;还有叙写征人解甲归田途中抒怀的《豳风·东山》,《何草不黄》凝结着征夫之泪,《王风·君子于役》表达山村农妇想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渴望过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汉末董卓,持国柄,杀君主,焚毁洛阳宫殿,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同时被驱遣的还有数十百万的中州百姓,造成了历史上一场空前浩劫。曹操《薤露行》真实记载了这场大动乱,并抒写了诗人对王朝倾覆、生灵涂炭的深切悲悼。“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悲惨之状可见,号咷之声如闻。《蒿里行》更以泪和墨,画出中原劫后的惨状:“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明朝钟惺在《古诗归》称这首诗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这种反映时代动乱及民生疮痍的诗歌,到了杜甫那里,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广大百姓在战乱中不仅遭到一次次的劫掠,还要承受兵役徭役的重荷,不仅“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之三),而且“垂老不得安”(《垂老别》),新婚的男子、力衰的老妪、无家的翁叟,都被征去从军服役。在这样无止境的征发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日甚一日。千村万落是一片家破人亡的惨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较之杜甫《三吏》、《三别》的类型化描写,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更有个性化特色。运用外貌、服饰、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形象。如“左手秉遗穗,右臂悬敝筐”的贫妇人,而卖炭翁尽管“可怜身上衣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新丰折臂翁尽管“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但却“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这种内心描写,不仅使人物有血有肉,而且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以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与愤怒。《三国演义》中的“分”与“合”凝聚着多少滚滚的血泪,回荡着千军万马的呼啸,意味着山河的破碎和大地的一片荒凉。 对民生的深切关注,还体现在对广大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由于“三从四德”对女性的禁锢,女人在古代一直没有争得过做人的权利。女人的不幸命运,从《诗经》的《氓》到汉代《孔雀东南飞》都有反映。汉末《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大量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例如《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等。由于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之中,故爱情、婚姻悲剧之于女性,尤为感人。而汉末文人在君臣僚属的人身依附关系中历尽辛酸和屈辱后,他们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悲剧性命运有了较多的理解和同情,以男女之事比附君臣关系,先前还停留在简单的类比联想的层面上,汉末文人则在相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