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60年的移民大支边.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历60年的移民大支边

亲历六0年的支边大移民 吉林省安图县 刘洪志 1960年春,在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下,山东省诸城县(现为市)的皇华、石门、桃园、城关、石桥子、孟疃、贾悦等公社动员支边农民1510户,共7535人,分三批来到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投入到了开发安图、建设边疆的创业中。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他们为安图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老了,逝去了当年的青春年华,但他们的子孙后代仍然奋斗在安图的这片热土上,为安图的社会经济发展奉献着力量。 诸城县皇华公社支边的农民是第一批移民,因为那里正在修建“青墩”水库,凡属库区的村庄都动员支援边疆建设。当时涉及到的有河北村、马家涯头村、灰墩村等大小九个村,其中马家涯头村就动员86户,386人。当时做思想动员工作很难做,几乎每天晚上都开会,县里、公社都有干部参加,安图县也组建了支边办公室,选派了30多名干部赴山东参加动员,分配到马家涯头村参加动员的是叫张桂芝的女同志,她当时是安图县长兴乡妇联主任。他们主要讲支援边疆建设的意义和到东北去的好处。说东北(安图)不缺吃,不缺烧,漫山遍野都是树,烧柴可以随便到山上去砍。耕地也很多,可以随便耕种。到那去后一切都是国家管,那边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房子给盖,临时吃粮国家供应,以后自己种地打粮了再由生产队供给等等。虽然说的非常好,可群众还是不太相信,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年人,他们都故土难离,因为当时家乡的生产生活环境都不错,亲戚朋友都在身边,相处很好。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家。年轻人的思想就有点活,他们想走出老家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尤其是当时规定支边是有条件的,就是:一、必须是成份好、思想好的贫农、下中农。地主、富农不准报名。二、单身汉不准报名。三、必须是有家有口的一家人全走,单独去一个人或两个人不行。这三个条件打动了一些年轻人的心,他们认为这肯定是好事,国家不会对贫下中农不负责任。还有一些年轻人是从小没见过火车汽车,想借这个机会坐一坐火车、汽车什么的。就这样一连几天报名的也没有几户。后来,参加动员的干部们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就干脆采用通宵开会的办法,谁报名谁就可以回家睡觉,不报名就在会场上熬。这样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全村报名了86户。当时报名的支边户,每户发一床棉被,一件黑色的棉大衣,每口人给四斤玉米面,儿童再给一斤白面,作为路途中的口粮。 1960年的4月16日(农历3月21日),第一批移民从老家诸城出发了。乘坐着货运汽车(大板车),第一站先到了高密,在此聚齐后又乘坐“闷罐”车(运送货物的火车)到了烟台,烟台的民政部门安排的很周到,第一顿饭吃的是玉米面发糕、菜汤和咸鱼,傍晚乘船(也是大货船)第二天清晨到了大连,早晨的伙食很不错,吃的是馒头,还有炒菜。接近中午坐上了国家安排的直达安图的专列。一路行程,4月19日(农历3月24日)到达安图的明月镇,在明月镇住了4天,都是县民政部门统一安排的伙食,分给各户的粮食也没用着。于4月23日(农历3月28日)被分到了万宝的太平、大甸子、古城等村。 继诸城县皇华公社动员的第一批移民走后,桃园公社、石门公社、城关公社、孟疃公社、贾悦公社、石桥子等公社动员的移民也陆续来到了安图。他们分别被分配到了新合、长兴、永庆、松江、两江等乡镇。也有一部分支边户安排到林场当森工,一部分安排到参场当农工。当时松江乡的桃园大队就是安图县国营参场的农工村。因为这个村全都是诸城县桃园乡来的支边户,所以就沿用家乡的老名取名桃园村了。一九六二年国营参场减负,把支边户全部转为农民。 当时县里还在松江乡的三道白河成立了“三道白河畜牧场”,专门安置了皇华、桃园、贾悦等乡的支边户150余户。一九六三年畜牧场下马,该处支边户也转为农户,村子称为“三道白河村”,归属松江乡。 初到安图,生活条件是十分艰苦的。被分到各村屯去以后,由于没有房住,就只好同当地的老户在一个屋住对面炕,那时很多户是一家老少三代在一起,晚上睡觉全家人都挤在一个炕上,人多炕小挤得慌不说,特别是老公公儿媳妇都睡在一个炕上,那个别扭劲儿可实在让人受不了。这种尴尬日子一直过了好几个月,到10月初才搬进国家给盖的新房。 当时房子是这样分配的,一家三代住一起的,给三间房(说是三间,其实是二间半),两代一起的给两间。那时的房子没有砖瓦房,都是先支起房架,钉上小木杆,然后把草拧起来,沾上泥挂在木杆上,最后抹上泥就成了房子的墙。由于房子盖起来较晚,到冬天墙上的泥还没干,满屋里都挂了白霜,看起来比白灰墙还明亮。那个冷劲比在外面强不了多少。 住的条件差还好过些,没有吃的可就更苦了。可以说刚来的半年多的时间里还是可以的,头两个月国家供应粮食,集体吃食堂,吃的还都是粮食,虽然吃不太饱,但也不怎么挨饿。后来由于管理不善,浪费较大,青壮年吃不饱,群众意见大,食堂办不下去了,就由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