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工作面作业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底车场工作面作业规程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工程名称 本工程名称为副斜井井筒1﹟煤层井底甩车场。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 掘进目的是为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满足矿井提矸、运料、通风及管路敷设要求。 三、巷道设计长度、坡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长度: 69.68m(包括把钩房2m)。 巷道坡度: 先按22.75°施工14.6m,再按0°施工55.08m。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13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根据生产接续安排,本工程自2013年10月开工,预计2013年12月竣工,月进度计划34.84m。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初步设计及批准时间: 本规程编制依据《山西陆合集团万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时间:2011年2月。 二、施工设计图纸及批准时间 本规程编制依据“《山西陆合集团万安煤业有限公司副斜井井筒1号煤层甩车场设计图》”(首图号:s1301-121-01),批准时间:2013年7月。 三、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编制依据《山西陆合集团万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地质报告》,批准时间:2010年10月。 四、红线管理:该施工地点在批复指定的红线管理范围。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副斜井井筒1﹟煤层井底甩车场位于矿井田首采区中部(偏东北),地面位于常家沟村东北。 巷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表一 名称 开口标高 井底标高 方位角 地面标高 +707.07m +702.64m 352°/0° 地面的相 对位置 位于工业广场北,常家沟村东,距常家沟村约260米。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本巷道掘进过程对地表无影响。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   与采区轨道巷、中央变电所及主排水泵房相联。 其他 层 位 长度 穿层施工 69.68m 第二节 岩层赋存特征 副斜井井筒1﹟煤层井底甩车场沿1号煤层底板掘进。结合地表出露情况,对井田内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奥陶系 1、中统峰峰组(O2f) 万安详查勘探以往钻孔揭露厚度为72.29-115.98m,平均厚95.65m,下段厚40.96-75.79m,平均厚57.40m,岩性为灰及深灰色泥灰岩及石膏层,夹薄层块状石灰岩,石膏层多为纤维状。上段厚23.12-47.45m,平均37.15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中、下部多为角砾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顶部有铁质浸染呈褐色。 (二)石炭系(C) 石炭系发育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分述如下: l、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地层之上。厚度为10.07-24.60m,平均厚17.85m。由灰色及浅灰色铝质泥岩和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不稳定的薄层石灰岩和煤层组成。底部多为铝质岩,具鲕状结构,可见有星散状和结核状黄铁矿,顶部多为泥岩、粉砂岩。从岩性、岩相分析,属泻湖海湾沉积,局部有不稳定的泥炭沼泽化环境。 2、上统太原组(C3t) 整合覆于本溪组地层之上。K1石英砂岩底至K7砂岩底,厚度为74.40-97.10m,平均85.94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以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石灰岩(K3石灰岩不发育)及煤层(5、6、7、7下、9、10、11号)组成。含主要可采9号、10号、11号煤层,其它煤层为不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三)二叠系(P) l、下统山西组(P1s) 整合覆于太原组之上,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度为20.30-33.05m,平均28.34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以深灰色泥岩、 粉砂岩和灰白色细粒砂岩为主,含1、2、2下、3号煤层。其中1号煤层为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其余1、2下、3号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底部K7砂岩为细粒砂岩,岩性及厚度变化大。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由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 厚度106.40-115.69m,平均111.05m,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 (1)下段(P1x1) 由K8砂岩底至K9砂岩底,厚度46.19-57.80m,平均50.35m。岩性主要以灰白色细-中粒砂岩为主,夹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薄煤线。底部为K8砂岩,岩性为灰白色,巨厚层状中、粗粒砂岩,成份多以石英为主, 长石次之, 分选较好,孔隙式胶结;下部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1-3层薄煤层;中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中粒砂岩;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 (2)上段(P1x2) K9砂岩底至K10砂岩底,厚度47.70-55.75m,平均52.14m。岩性主要由灰绿色粉砂岩、 灰绿色含紫色斑块泥岩及灰绿色中粒砂岩组成。底部K9砂岩为绿色中粒砂岩,碎屑含量约90%,主要由75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