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媒介即讯息”.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述“媒介即讯息”

评述“媒介即讯息” 一、名词解释: 媒介 “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 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只强调了媒介工具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对它制约的一面,其理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四、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要承认:麦氏是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媒介的作用的,而并不是就微观的事物来讨论的。麦氏理论实际上强调和突出了媒介本身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人们接受的信息渗透着媒介的某种特性,即使同一个信息,它的呈现形态不同,人们对他的理解和感受也会不同。 比如国庆大阅兵这个消息,各个媒介都是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电视媒介通过卫星传播,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奉上一场盛宴,而且还占据受众广的特征;网络因自身的快速直接性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便捷,但因技术要求、多媒体网络普及等原因在电视数量上受众不比电视媒介;广播媒介只能用声音、文字方式,因传播形式的单一而被很多人忽略,也因此而不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传统的纸质媒体因受印刷时间的差异、版式设计、图片采取等因素的影响,传播实况的信息相对滞后。虽然是有各异的想法和做法,但是每个受众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他是从功能角度来看问题的:麦氏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这一思路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媒介,不仅仅把媒介视为一种传播手段,也可能是组织知识的方式,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媒介有时候也是一个系统,比如计算机网络,它在作为媒介的同时,本身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可能改变世界。又比如我们总能在生活中听到别人说:“谁谁,是个知识分子,因为他戴眼镜,兜里别着钢笔。”这些曾经是流行一段时间,记录一段历史的风尘,见证技术的飞跃。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代,我们生活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这个“石破天惊”的奇语,身处当代的我们如果不能把媒介和讯息融为一体,我们还不如把二者的关系定格为“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交融局面。此刻,就让岁月见证媒介发展,让后人评论前人经验之谈吧。 2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