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电教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电教说课稿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商丘市宁陵县赵村乡第二中学 魏瑞红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七个方面说说我这篇课文的设计及理念。 (一)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全文仅84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说学情 学生上了八年级对文言文已经很熟悉。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主题能力还不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 · 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 · 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四)、说重点与难点 1、依据教材的设置及课标对学生素养培养进程,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 2、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量还不多,并且对作者的生活背景、性格情趣了解也不多,所以将“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1、“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 (六)说学法 ????初二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一、字词交给学生,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二、语句共同赏析,句子理解难于字词理解,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文章中的发现和阅读体会,先由学生自评自解,老师侧面帮扶,积极引导。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项融归纳和领悟等能力在一起的工作,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老师设置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 (七)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 学生活动: 举出曾经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句 教师补充并导入: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苏轼的一篇写月亮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去领略月夜美景,去感悟别样的心境。 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意图:初二的同学经过七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很多诗句,特别是关于月亮的诗句,更是耳熟能详,以月亮的诗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像和记忆,便于导入新课。 二、有关作者与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的资料。 ?? 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简介苏轼资料。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 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写作背景 ??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贬所所作,当时官职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于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学生活动:讨论所了解的关于苏轼的故事或传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幻灯片展示中进一步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题。学生讨论苏轼的故事和传说,补充了教师幻灯片资料的不足,也体现了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播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看屏幕,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活动: 1、学

文档评论(0)

feng1964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