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基本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螺旋CT是在滑环技术的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的扫描方法。当X线管做连续旋转扫描时,机器自动匀速进床。因此,扫描线在患者体表上呈螺旋状,故称为螺旋CT。螺旋CT的扫描速度更快,半分钟内可完成几十个层面的扫描。 与常规扫描不同,螺旋扫描获得的是被测体的连续层面信息,即扫描范围内所有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故称体积扫描(volume scan)。 由于获得的信息量更大,在图像的后期处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可由计算机重建为扫描范围内的横断、冠状、矢状或任意投照方向的CT图像。与三维软件联合运用,还可进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 1.真正的断面图像 CT通过准直系统的准直,可得到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另外,CT扫描得到的横断面图像,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重建,获得诊断所需的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 2.密度分辨率高 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它的密度分辨率最高。其原因是:第一,CT的X除射线束透过物体到达检测器经过严格的准直,散射线少;第二,CT机采用了高灵敏度的、高效率的接收器;第三,CT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灰阶的控制,可根据诊断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一般CT的密度分辨率要比常规X线检查高约20倍。 3.可作定量分析 CT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射线吸收衰减值,通过各种计算,可作定量分析。 CT概述及其基本原理 头颅侧位 只能看清颅骨 颅内结构不能显示 胸部正位 纵膈内或脊柱旁病变不易看清 X片 颅脑CT 胸部CT CT成像概论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技术。 X线平片密度分辨率低,影像重叠。CT的发明弥补了X线的不足,是放射学里程碑式的重大发明,使得影像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Hounsfield Cormack 因发明CT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71年英国科学家Hounsfield发明了第一台头颅CT,1972年应用于临床工作。 1974年美国工程师Ledley设计出了第一台全身CT。 1989年单层螺旋CT的发明并在临床应用,是CT影像学的一场真正技术革命,是C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8年在北美放射学会(RSNA)上推出的多层螺旋CT(MSCT)或多排探测器CT(MDCT)。 2009年能谱CT的出现,使得CT从功能水平诊断疾病成为可能,并且它拥有更高得分辨率和更广泛的应用及仅为常规剂量60%的超低辐射量,将CT成像技术带入了全新时代 1990年,我国第一台医用X-CT研制成功。 CT机的基本结构 尽管CT技术不断发展,但是CT机基本结构万变不离其宗,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扫描装置:由X线管(发射X线),探测器(接收X线)及准直器(位于X线管前方,它调节X线束的宽度)组成。 2 、计算机系统:是CT机的神经中枢和心脏。担负操纵整个扫描过程,处理和运算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重建和显示等重要工作。 3、 外围设备:包括显示终端和资料存储设备两大类。 CT 成像原理 CT是通过X线管环绕人体某一层面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X线量,经计算得出该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然后重建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线性衰减系数(μ) 体素、像素、矩阵 体素:体积单位。 像素:面积单位又称像元。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陈列,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 灰阶:是根据像素的CT值表现在图像的一段不同亮度的信号。 图像重建 工作原理图示 简易流程 CT机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规CT机的工作原理(第一代) X线源为3mm宽的笔形束。由于探测器少、扫描次数很多,故扫描完一个层面所需时间长,一般需要几分钟。已淘汰。 第一代CT X线球管为固定阳极,发射X线为直线笔形束,一个探测器,采用直线和旋转扫描相结合,即直线扫描后,旋转1度,再行直线扫描,旋转180°完成一层面扫描,扫描时间3~6分钟。矩阵象素256×256或320×320。仅用于颅脑检查。 常规CT机的工作原理(第二代) 第二代CT 与第一代无质的区别,仅由小角度(3°~30°)扇形X线束替代了直线笔形束,扫描方式与第一代相似,但X线源为具有不同角度的扇形束(如10o角),其对面有十几个或几十个探测器,每次平移扫描可完成扇形区(如10o角)范围内的工作。扫描一个层面的时间为10~40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