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的小学科学堂教学模式初探.doc

基于探究的小学科学堂教学模式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探究的小学科学堂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探究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徐 敏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群益街逸夫小学 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英国于2000年又重新修改《国家课程》标准,新版《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科学探究、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和物理过程。 国际文凭组织(简称IBO)的课程计划中也写到:“探究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我国政府在2001年7月出版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总目标下设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并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说“基于探究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国内外许多学者、教育工作着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研究: 托马斯的纵深探究模式 托马斯着眼于问题确立、探索、解决的全过程,提出了发现、提炼、辨析、解答的基本模式。该模式以特定问题的纵向探究、解答为取向层层推进,在不同阶段养成学生的不同能力,如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搜集、综合信息资料的能力,归纳—演绎的推理能力,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等。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铸就高素质的人才。 萨奇曼探究模式 由萨奇曼(Richard Suchman)设计的探究模式通过发现和提问传授问题解决策略。萨奇曼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便建立于这一前提之上。教学步骤为:选择课题→向全班解释探究的程序→搜集相关的资料→形成理论、描述因果关系→说明规则、解释理论→分析探究过程。 探究—研讨模式 我国从80年代开始了教材教法改革,把自然课定性为“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科学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尤其是以刘默耕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自然课程专家引进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由此打开了中国科学课程改革的新局面。该模式由“探究”和“研讨”两个主要活动组成,探究是为研讨服务的。教学程序: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耐心地进行讨论→反馈练习。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间接影响,加上科学探究意识的薄弱和教学概念的陈旧,重探究的做法仅限于一批“先觉悟起来”的教师和教研员,相当数量的教师并未将新大纲新教材的意图体现出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构建基于探究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 实践意义: (1)建立一种在实践中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切实落实小学科学课以培养 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培养目标。 (2)建立教师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的方式。 (3)建立培养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的方式。 (4)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方式。 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创造性、可操作性。 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 重要观点, 主要参考文献 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的过程。 布鲁纳指出,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有四个优点:增强理智能力;由外部奖励走向内部奖励;学习探究和发现的方法;强调发现的行为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皮亚杰的双向建构观点强调: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的动作或活动。主体通过积极的活动,在形成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一书中指出: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将模式看成是对某一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微缩式表征,以帮助人们能形象地把握某些

文档评论(0)

wh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