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 管理信息系统MIS讲义(第2章)网络技术-2014.ppt

北科 管理信息系统MIS讲义(第2章)网络技术-2014.ppt

  1. 1、本文档共2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科 管理信息系统MIS讲义(第2章)网络技术-2014

* 70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始进行DARPA计划,开始架设高速且有弹性的网络,重点是当美、前苏两地间的网络如果断线时,资料仍可经由别的国家绕道,到达目的地。而这项计划的成果就是ARPANET。之后随冷战的解冻,ARPANET也慢慢开放给民间使用。但是美国基于军事安全上的考虑,另外成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NSFNET,专门负责全球性民间的网络交流。这就是美国的INTERNET。 1984年NSF决定组建NSFnet,连接美国6个超级计算中心,采用TCP/IP协议;NSFNET成为Internet主干网(56Kbps),Internet完全取代了ARPANET。 1989年NSFNET更名为INTERNET,正式对公众提供服务 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由 ARPANET发展演化逐步形成 1980,ARPANET正式使用 1986,NSF建立美国科学基金网NSFNET ,1986年NSFNET成为Internet主干网(56Kbps),Internet完全取代了ARPANET。 1993,IBM、MCI、Merit共同建造的ANSNET取代了NSFNET(44.746M) 1969年11月,实验性的ARPAnet开通; 1975年,ARPAnet 已经连入了100多台主机,并且结束了网络实验阶段,移交美国国防部国防通信局正式运行; 1983年1月,ARPAnet向TCP/IP的转换结束;接入主机300多台 20 世纪80年代中期,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1990年,ARPAnet退役。 ARPAnet对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1984年NSF决定组建NSFnet,连接美国6个超级计算中心,采用TCP/IP协议;NSFNET成为Internet主干网(56Kbps),Internet完全取代了ARPANET。 1989年NSFNET更名为INTERNET,正式对公众提供服务 NSFnet采取的是一种层次型结构,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1990年NSF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为44.746Mb/s; 1995年4月1日,NSF和MCI合作创建了vBNS(very high-speed backbone network service) ; vBNS主干网运行的速率范围是从622Mb/s(OC12)到4.8G b/s(OC48)。 下一代 Internet几个基本计划 白宫下一代Internet(NGI)倡议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超高带宽网络服务(VBNS); 高等院校与企业和政府合作的Internet2 NGI INTERNET2 Ipv6 地址空间巨大:IPv6地址空间由IPv4的32位扩大到128位 实现IP层网络安全:IPv6要求强制实施因特网安全协议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并已将其标准化。 自动配置:IPv6通过邻居发现机制能为主机自动配置接口地址和缺省路由器信息,使得从互联网到最终用户之间的连接不经过用户干预就能够快速建立起来。 此外,IPv6在QoS服务质量保证、移动IP等方面也有明显改进。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 *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因特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因特网,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因特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因特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我国因特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因特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因特网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我国因特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 1994年4月20日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