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本质的迁移
从本质主义到关系主义:文学理论教学范式转移
[摘要] 本质主义文论教学模式的僵化,促使了向关系主义教学范式的转移。本文从本质教学与本相教学、理论目的与实践目的、传达方式与交流方式三个方面,讨论了这种范式转移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三个基础方面带来的思想变革情况。
本质主义文论的弊端是“思想僵硬,知识陈旧,形而上学猖獗”,[1]这种文论反映到教学中来,衍生出一系列僵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唯大纲和教材是从,学生必须接受课程给出的一系列的基本概念、范畴、定义、原理,以及阐释逻辑,考核采用统一命题、试题库、流水批卷等,在貌似科学、客观、公正的外表下,掩饰着一个僵化的学科体系。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学术自由与学术个性, 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热情, 阻塞了知识传播与再生产的路径,“学生明显地感觉到课堂上的文艺学教学存在严重的知识僵化、脱离实际的问题,它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也不能解释大学生们实际的文艺活动与审美经验,从而产生对于文艺学课程的厌倦、不满以及消极应付的态度。”[2]文学理论的学科危机也同样在文学理论教学中表现出来。
面对这种困境, 有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一部令人满意的教材,设想一旦这样的教材出现,就会使教学中的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令人遗憾的是,文学理论领域反本质主义时日已久, 新的教材国内国外都诞生了很多,如论其可观者不乏其例,但如果要指出哪一部才是那部“葵花宝典”,恐怕很难找到处所,这样的期望还能够指望将来多久? 在本文看来,对“教材”寄望过深,依然是一种传统的“秘籍情节”,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变相残留。像讨论文学需要以文本为中心一样, 讨论文学理论教学也理应以教学的实践环节本身为中心, 作家与教材不过占据了知识来源的一个“不充分”的位置,而与知识对象之间存在明显的“错位”。导致这种观点的原因是,未能充分认识到当代知识形式包括文__________学理论及其教学变革的深刻性,本文认为,面对本质主义文论教学困境如何突围的问题, 有必要提高到关系主义教学范式转移的高度来做整体性认识, 本文着重讨论与揭示了新的教学范式转移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三个基础方面的思想状况, 认为这些思想是当前文学理论教学从困境中全面突围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对象:本质教学与本相教学
教学对象是指文学理论课程“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文学理论教学对象是本质或本质主义的,它以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名义,把文学知识装扮成绝对真理的模样,教师和学生只能听候它发号施令, 对知识形成的现实依据和解释效力不容置疑。这种知识形式在理论和现实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越来越不适应文学教育对知识的需求。关系主义的本相教学对象,主张一切文学理论知识都必须放到时代现实、历史传统、审美心理等复杂关系网络中加以说明并找到合法性依据,促使文学理论知识重新唤回“真实性”品质。关系主义本相教学体现为三个特点:关系性、历史性、主体性。
首先,关系性。文学理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抽象思辨与逻辑推导来证明自身的合法性, 而必须放到诸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加以实际说明。美国学者罗蒂说:“除了一个极其庞大的、永远可以扩张的相对于其他客体的关系网络以外, 不存在关于它们的任何东西有待于被我们所认识。”[3]这是在本体论高度来认识“关系”,说明了关系主义并不服从本质主义的认识框定。南帆指出,“一般地说,文学周围发现愈多的关系,设立愈多的坐标,文学的定位也就愈加精确。从社会、政治、地域文化到语言、作家恋爱史、版税制度,文学处于众多脉络的环绕之中。每一重关系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改变、修正文学的性质。理论描述的关系网络愈密集, 文学呈现的分辨率愈高。”[1]这就辨证地说明了知识形成与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对相对主义的有力拒绝。
其次,历史性。本质主义文论对象之所以遭人诟病, 原因在于不能面对自身有限性, 历史性极度匮乏,知识呈现出过分的僵硬和老化。以文学形式的定义为例,20 世纪80 年代的文学形式定义是“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显现, 是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段。它包括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段等因素”。[4]而2000 年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两部教材还表述是“文学作品的形式, 就是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物质显现。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体裁、表现手法等,就是作品内容得以显现的表现手段”。[5]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内容的载体, 文学作品的内容需要靠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加以组织,加以表现,加以物化。总的说来,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包括结构、体裁和语言”。[6]前后没有什么变化。事实情况却是,不仅20 世纪西方形式理论研究成果极其丰富,就是我国新时期以来文学形式研究也已结出很多硕果,可惜的是, 这些理论成果都没有被概括进文学形式的内涵解释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