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诵读全诗,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从节奏和韵律等方面)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写了哪些景物,造成一种怎样的气氛?) 三、品读诗歌,体味情感美。 再读全诗,体味作品流露的情感。 * 南木四中 覃秋凤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生于水边。 《秦风》 “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宛 在 水 中 央 。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找出每一章押韵的字)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的内容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 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1)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忧郁,惆怅,迷茫) 内容赏析 景、人、物 氛围、境界 二、赏读诗歌,体会意境美 景、人、物 氛围、境界 全诗通过芦苇、白露秋霜、秋水伊人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朦胧、优美的意境 。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伊人 (2)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写景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①所写景物: “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深秋凄凉 、清冷的环境 )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朝露成霜、化为秋水的渐变过程) ②写景作用: 描写清凉景色,造成迷茫意境, 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忧伤之情。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址—— 深深爱恋 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 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 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 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