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培训-焦虑障碍精讲.ppt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培训-焦虑障碍精讲.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苯二氮卓类剂量 药名 常用剂量 最高剂量 半衰期 阿普唑仑 0.4~2.0 10 5-10 劳拉西泮 1.0~4.0 6.0 10-20 艾司唑仑 1.0~2.0 6.0 18 地西泮 5.0~20 40 20~80 氯硝西泮 2.0~6 6.0 20~50 氯氮卓 10~40 40 10 规范化治疗程序 * 有效 无效 判断药物依从性 重新讨论诊断 有无共病其他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重新讨论治疗方案 换用其他SNRIs、SSRIs、TCAs 联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继续以有效剂量治疗6个月 ~1年 无效 无效 有效 定期评价疗效 心理治疗: CBT 每周一次,持续4个月;定期评价疗效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既往治疗史、患者的意愿、自杀风险、治疗成本选择药物 一线选择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SFDA批准的适应证) 二线选择氯米帕明 治疗时告诉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停药反应、起效时间、疗程以及合并用药; 急性期坚持治疗12周,定期评价疗效;早期可以合并苯二氮卓类药 符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 给予支持性治疗; 告诉患者治疗选择; 结合患者的意愿,选择药物或心理治疗 惊恐障碍的规范化治疗程序 * 无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判断药物依从性 重新讨论诊断 有无共病其他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重新讨论治疗方案 换用其他SNRIs、SSRIs、TCAs 联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急性期治疗12周,达到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无明显副作用 继续治疗 定期评价疗效 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咨客中心治疗、系统脱敏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咨客中心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既往治疗史、患者的意愿、自杀风险、治疗成本选择药物 一线选择帕罗西汀、丁螺环酮(SFDA批准的适应证) 二线选择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缓释胶囊(FDA或欧洲国家批准的适应证) 其他药物:米帕明或氯米帕明、曲唑酮、普萘洛尔等 必要时,治疗早期合并苯二氮卓类药:阿普唑伦、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地西泮等(一般只使用2~4周) 符合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给予支持性治疗; 告诉患者治疗选择; 结合患者的意愿,选择药物或心理治疗 继续巩固治疗至少9个月,逐渐减量至停药:如两次缓慢减量后仍不能停药,长期给予维持剂量(至少1年) 社交焦虑障碍的规范化治疗程序 * 无效 无效 有效 有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换用其他SSRIs,TCAs 继续治疗; 最佳剂量治疗6个月后复查,可适当减量; 长期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监测:用药治疗2周内及第4、6、12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后每8~12周复查,以量表作为评估工具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既往治疗史、患者的意愿、自杀风险、治疗成本选择药物 一线选择文拉法辛、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 二线选择度洛西汀 治疗时告诉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停药反应、起效时间、疗程以及合并用药; 急性期坚持治疗12周,定期评价疗效;早期可以合并苯二氮卓类药 监测:疗效评估量表评定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 16~20小时/疗程 广泛性焦虑障碍(按ICD-10诊断标准) 给予支持性治疗; 与患者商讨决定治疗方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药物联合治疗 继续治疗和监测 第二次干预 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SSRI/SNRI+BZDs SSRI+不典型抗精神病药 继续治疗和监测 判断药物依从性 重新讨论诊断 有无共病其他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重新讨论治疗方案 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内容与要求 掌握 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临床特征 ICD-10诊断标准,鉴别诊断 临床评估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的选择 心理治疗 概念 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创伤重现体验 警觉性增高 回避和麻木症状 ICD-10诊断要点 应激源 临床表现(三主征) 起病(6个月内,但不排斥6个月外发生的情况) 功能损害:未特别注明 鉴别诊断 正常心理反应 急性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抑郁症 强迫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共病问题 合并躯体疾病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