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详解.pptx

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详解.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详解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断 影像中心:李远庆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是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也称Cockett综合征或May-Thurner综合征。 早在1784年White就提出“妊娠性股白肿”,当时认为这是孕妇分娩后卧床休息引起的。此后,许多学者发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后静脉狭窄多发生于左侧。 根据大量尸体解剖,铸型标本和静脉造影研究结果认为,这与左髂总静脉在解剖形态学上受压及受压处粘连结构形成有关,并命名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即Cockett综合征或May-Thurner综合征。 不少学者认为左髂总静脉受压主要来自其前方的右髂总动脉, 通过对左髂总静脉及其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和后方的腰骶椎的位置关系进行研究,目前认为右髂总动脉和腰骶椎对左髂总静脉的压迫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为探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腔-髂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和腰骶椎的解剖位置关系:下腔静脉下段位于腰骶椎的右前方,腹主动脉下段位于腰骶椎的左前方;左髂总静脉起始部越过向前突出的腰骶椎的前方,而在左髂总静脉起始部的前方正好是右髂总动脉越过, ,即左髂总静脉受到其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和后方的腰骶椎的共同压迫,二者对左髂总静脉的压迫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当下腔静脉分叉平面较低而腹主动脉叉平面较高,下腔静脉下段受到的右髂总动脉压迫;当下腔静脉分叉平面高而腹主动脉叉平面低,只有左髂总静脉受到压迫。 根据右髂总动脉和腰骶椎共同对腔-髂静脉压迫的位置情况,可以分为3类,即正常型、低位型、高位型。 左右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  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线的夹角,左侧为65°~25°,平均44?2°,右侧为40°~12°,平均25?8°。 左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比右侧大,左侧角度为(43?2°±3?71°),右侧为(26?6°±3?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左髂总静脉受压处的管径变化  不管有无静脉内粘连结构存在,左髂总静脉受压处的前后径都比右侧小;对于横径,静脉内粘连结构存在时,受压处左髂总静脉比右侧小,当无静脉内粘连结构时,受压处左髂总静脉的横径反而比对侧大。 静脉内粘连结构  根据粘连结构的位置和形态,可将其分为三型: (1)外侧壁粘连型,即左髂总静脉外侧前后壁粘连在一起,引起静脉管腔缩小。(2)中央隔带型,即左髂总静脉前后壁之间存在粘连带,此型多数伴有外侧前后壁粘连。(3)隔膜型,即受压左髂总静脉腔内出现隔膜状粘连带。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髂总静脉受到右髂总动脉及腰骶椎的压迫和静脉内粘连结构形成,引起下肢和盆腔的静脉回流障碍,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IVCS的发病率还不清楚,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IVCS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病例是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才得以诊断。 一旦IVCS伴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压及静脉内粘连结构的存在,各种治疗措施效果均不满意,髂静脉由部分阻塞发展为完全阻塞,出现严重的血栓后遗症,如患侧下肢肿胀、疼痛、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反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已有学者指出,左下肢静脉曲张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有明显关系。有作者报告左髂总静脉受压与左下肢深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当左髂总静脉直径狭窄接近一半时,随时可能发生左下肢深血栓形成。 要彻底有效的治疗和预防IVCS及其并发症,需要对其形成的解剖基础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左右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静脉受压的部位和静脉内粘连结构形成的分类等。 在此基础上,对受压处左髂总静脉的管径变化,静脉内粘连结构对管径的影响以及左髂总静脉受压的来源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发现前方的髂总动脉及后方的向前突出的腰骶椎共同压迫左髂总静脉,并且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左髂总静脉受压处前后径明显缩窄,比同一水平右髂总静脉前后径的1/3还小; 有静脉内粘连结构存在者,受压处左髂总静脉横径比右侧小,而无静脉内粘连结构时,受压处左髂总静脉的横径反而比对侧大,这说明静脉内粘连结构对受压处左髂总静脉横径的影响非常明显;左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比右侧大; 国内外文献报道静脉内粘连结构的发生率约为25%。 IVC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下肢肿胀和浅静脉曲张,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1998年多层螺旋CT问世以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动脉系统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而在下肢静脉系统中的应用鲜有报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