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15公选教程.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 概念:是认识“系统环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环境科学、地质科学,系统了解地球本身的一门基础科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同的家园。 地质环境: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地质环境是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2.1 海水的温度、压力和盐度。 势温(potential temperature):势温是将海水绝热条件下从海底移到海面,在1atm条件下测得的温度,是消除压缩效应以后的海水温度。 表层水温取决于太阳辐射,高低纬相差可达30℃ (28 ℃—-2 ℃ ),等温线基本与纬度平行,或与海流的趋势一致; 水深增加,温度降低,1000m:4-5 ℃ ;2000m:2-3 ℃ ;大于3000m:1-2 ℃ 。深层水基本可恒定的看作2 ℃左右。深层冷水主要来自高纬度表层水的冷却下沉。 垂向分为冷水层和暖水层(8 ℃ 分界),暖水层在低纬海区厚600-1000m,向高纬度减薄,至南北极附近暖水层消失,冷水层扩展至海面,与暖水相交的交线称为极锋。 每增加10m水深,大约增加1atm。 海水压力范围:1-1000atm 3.1 地震学 岩石圈软流圈-按力学性质划分地壳地幔-按岩石种类化学成分划分岩石圈包含地壳和部分上地幔 3.2 重力学 重力差异与异常体的密度和形状相关。 球面,旋转椭球面,大地水准面。旋转椭球体:假设地球的密度是均匀的或是分层均匀的。对计算重力的理论值十分的方便。大地水准面:重力的等势面,切线方向和重力方向相垂直,没有潮汐和流动的静海水面。 3.3 地磁学 地磁场及其变化 来源:地核内部。地磁极和地理极夹角大约11.5°,保持缓慢的移动。 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库因-马修斯模型,证明海底扩张学说。 地磁异常:磁化率相关,岩石中的体磁性物质相关。地磁场素时间变化,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短期变化:太阳日变化,磁暴等。磁暴:起源太阳粒子流,分周期,赤道最强。 3.4 地热学 地热流:在地面测得的,人不易察觉。 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能源等。 分布:从地核到地壳逐渐降低。地下某一深度有常温层,等于该地区的平均年温度,常??层下的温度不随季节变化。 3.5 电法学 测岩石和矿物中的电磁学差异,通常根据岩石或矿物中的电阻率差异来研究。 不同的物质电阻率不同,例如水的电阻率很小,易于导电,这也是电法勘探在找水上十分实用的原因。 影响电阻率的因素:岩石或矿物的成分,结构,孔隙度,是否含溶液,温度。 3.6 测井 一孔之间,真实的确定岩石种类,但是范围小。测井方法,井间地震。 4. 研究固体地球的地质手段 4.1岩石学 矿物:天然形成,相同的化学组成,原子有序排列,固体。 晶体和非晶体,显晶质和隐晶质 描述矿物的参数:硬度,颜色,光泽,划痕。摩氏硬度计 典型的矿物:石英,金刚石,石墨,橄榄石 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定义,形成的过程环境。 岩浆岩分为四类:酸性,中性,基性,非基性。这四类的基本知识:温度,二氧化硅含量,铁镁含量,粘性。粘性与成分,空气含量,挥发性物质等相关。 不同的温压条件对成岩的作用。 岩石的循环 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世,宇界系统。 定年的方法:标准底层,放射性定年,古地磁等。 4.2构造地质学 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 走滑断层:左旋和右旋 褶皱:背斜和向斜。区分,构造特点。 4.3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 克拉克值,地壳和海洋中元素的含量差别。 地化划分了地球的三个圈层,与物理划分的岩石圈软流圈的关系。 地震波速度和元素组成的关系。 4.4古生物学 化石定年,生物的种类和级别从到近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变的。 02 5. 太阳系的特点: 1). 行星轨道接近于圆形,并几乎位于同一轨道片面上。共面性 2).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方向出金星外,都是逆时针的。同向性 3).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角动量不超过太阳系总角动量的2%。 4).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在体积、质量、密度、旋转速度、卫星数量方面具有系统性差别。 5).其他星球上已知的元素,地球上也存在。一致性 6).撞击坑形成作用在石质行星及卫星表面具有普遍意义。 1.太阳 质量占太阳系的99.8%,主要的组成元素是氢氦,直径最大。 2.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类地行星:水,金,地,活 类木行星:木,土,天,海 从密度,质量,有无金属内核,自转快慢等来划分。 太阳系各星体大体在同一时刻有共同起源,有特点,又有共同点。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特征由各自的形成过程和随后的地质过程所形成和改变的。地质过程由物质和能量两方面决定。 3.水星 几乎没有大气层(p0.003大气压)。表面很象月球,充满了不同大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