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框架下的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结题报告.docVIP

《新课程框架下的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结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课题结题;课题报告

《新课程框架下的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结题报告 报告题记:评价研究――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穿行! 本课题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第六期重点课题,主要由扬州市教研室组织开展各项研究工作。自从2005年5月份课题研究准备以来,经过申报、开题、中期验受、总结,至今已历时三年多。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认为研究工作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现在,我作为代表将此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恳请各位专家与同行提出批评指正的意见。 一、研究背景 1.个人经历引发课程评价的浓厚兴趣是研究的内驱力 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我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从单一的分数评价开始,评价观念不断发生转变,最后迷上这个领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考试决定阶段,这是从教后的最初五年,属于地理教育生涯中的求生阶段,我采用“三三四”的评价模式:即平时学习占30% ,期中考试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40% 。二是过程参与阶段,这大概是从教后的第二个五年吧,正在向经验型教师过渡,我曾向学生公布一项“地理期末总评成绩的加分规则”,具体条目有:(1)如果你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有创意地解答问题,期末成绩加1分;(2)如果你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小论文并在班级演讲,期末成绩加2分;(3)如果你给班级出一期地理黑板报或墙报,期末成绩加2分;(4)如果你策划并组织一次地理班会,期末成绩加2分;(5)如果你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次地理课外兴趣活动,期末成绩加5分。这个评价规则的改变,缩短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前、课后我的身边常常围满学生。三是关注质评阶段,这是新世纪到来的阶段,我开始对评价有了些理性的思考,我想学生平时的表现与成绩不应只是我说了算,还应该让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判地理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还应该结合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成绩评价工作。2004年秋,当我调离学校岗位清理物品时,我最不舍得抛弃的就是厚达1米多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文件袋,现在看就是新课程所谓的地理档案袋吧,这里面不仅装载着学生学习过程的材料,还见证着我与学生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的美好回忆。 走上教研员岗位后,重新审视评价工作,我发现过去我对地理课程评价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就是概念理解的错误,错将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评价当作地理课程评价,殊不知这仅仅是高中地理课程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再看自己对学生评价所施行的方法,尽管也跳出了“唯考试成绩论成败”的单一评价思路,也关注了过程,也渗透了质性评价的思想,但关注的重心一直是考试测量,一切行为最终仍归结于总评成绩。这也就激发了我建立新型评价观念与方式的兴趣,希望在此方面作深入的思考与研究。2005年秋,恰逢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因此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开展新课程评价的动力。 2.国内外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的兴起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al evaluation)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英国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而言的一种新型评价制度。它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的价值观,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并共同承担实现的职责,运用质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促进评价对象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综合发展目标的过程。” (海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课程与教学论》/yuanxisz/cdjy/jpkc/news_view.asp) 此后,发展性评价理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响应,并于新世纪初期传入我国,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我国2001年发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伴随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推进,关于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研究日趋增多,很多学者对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概念、原则、特征、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指出:发展性课程评价中的“发展性”除了指改进特征的功能性内涵外,更重要的是指通过评价促进人的发展。在这里,通过课程评价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是指学生的发展,同时还包括教师的发展。发展性课程评价对学生发展来说,既指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也指促使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和价值观的养成。对教师发展来说,既体现在促使教师的专业提高方面,也是指通过课程评价拓展教师的生命意识,促使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发展性课程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和教师作为“人”的发展,体现了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内在的价值追求,它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我们确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价值依据。(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课程教材教法.2004,8-24) 以上这些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开展研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