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讲述.ppt

高中语文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赏析】 西施是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史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能是诗的想像,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比较起来,两诗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罗诗议论充分,能联系“时运”来分析国家的兴亡,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崔诗发议论,不仅诉诸理智,而且诉诸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糅合在一起,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 (2011年高考江苏卷)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____________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答案】 (1)泠然善也 (2)乘骐骥以驰骋兮 (3)星汉灿烂 (4)屋舍俨然 (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口守空船 (7)佛狸祠下 (8)独立之精神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分析辛词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理解作者用典的深刻用意。 3.体悟作者在《水龙吟》中表达出的郁闷无奈的思想感情,学习他深沉真挚的爱国热情。理解作者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的战斗之志。 2.解释词语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剑。 脍:把鱼、肉切细。 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 刘郎才气:指有雄才大略的刘备。 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了。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 寻常巷陌:普通的街道。巷、陌,这里指街道。 金戈铁马: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6.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一生都在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大业。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辛弃疾的词意境雄奇阔大,气魄宏伟,形象飞动,纵横激烈,沉郁顿挫,豪迈非凡。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并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善于熔铸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