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胞(14护本)生理学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要求 掌 握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 2、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转运机制 3、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 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6、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耦联物质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屏障作用 *保持细胞内容物的相对稳定 *膜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酶 *细胞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作为膜蛋白受体识别部分 *参与免疫反应 (二)易化扩散 ﹡概念:非脂溶性或脂溶小的 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 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1、载体转运 载体转运的特征: ① 结构特异性 ② 饱和现象 ③ 竞争性抑制 通道转运的特征: ① 选择性转运 如: Na+通道、K+通道、 Ca++通道 ② 转运速度快 约为每秒107-108个分子 ③ 只能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 (被动转运 -- 不耗能) ④ 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门控通道 (2)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跨膜电位控制 例:钠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化学物质控制: (递质、 激素等) 例: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 (三)主动转运 ﹡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 ②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人细胞内,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 ③钠泵活动最重要的在于它能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是细胞内外Na+和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移动的能量来源。 (四)出胞和入胞 ﹡概念: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进出细胞的过程。 ﹡类型:入胞(内吞)(吞噬和吞饮) 出胞(外吐) ﹡需耗能 (1)G蛋白 (A)G蛋白的组成:1?亚单位,1?单位和1?亚 单位。 ??紧密结合在一起。失活的G蛋白 以GDP-???异三聚体形式存在。 G蛋白激活: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使G蛋白的?与??分离,GDP-???变为GTP-?+??。 G蛋白失活:G蛋白有内在的GTP酶活性,水解GTP, 使GTP-?变成GDP-???。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概念: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未受刺激 )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一般是-10 ~ -100mv 意义: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膜电位的几种状态 极 化 安静时保持的膜两侧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去极化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负电位减小的过程 (膜内外电位差↓ ) 。 超极化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负电位增大的过程 (膜内外电位差↑) 。 反极化 极化状态逆转,膜电位内正外负的状态。 超 射 膜电位由零到反极化顶点的部分。 复极化 去极化、反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的过程。 (二)RP的产生机制 证明: 1、Nernst 公式 Ek= 59.5 Log [K+ ]o/[K+ ]i(mV) 理论值 -87mV, 实际值 -77mV 2、改变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RP变化与Nernst 公式预期的理论值相似 (三)影响RP的主要因素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二)AP的产生机制 (三)AP的产生条件 1、呈“全或无”现象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它的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 2、不衰减性传导 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就会立即向整个细胞膜传布,而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可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 3、脉冲式 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之间不能融合在一起,总有一定的间隔而形成脉冲式图形。 (五)AP的传导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的方式是跳跃式传导 三、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三、局部兴奋及其特性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2、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AP)传到轴突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对Ca++通透性增加→Ca++通道开放(电压门控)→ Ca++流入前膜内→促使小泡移向前膜→小泡膜与前膜融合、破裂→ACh释放、扩散→ACh与终板膜N2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化学门控通道)结合→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K+外流→引起肌膜去极化(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扩布使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引发AP(肌膜兴奋)。 3、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兴奋传递的特点 1、单向性传递 2、时间延搁 3、易受环境变化及药物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