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中期小城观象台实地模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中国考古.doc

陶寺中期小城观象台实地模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中国考古.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寺中期小城观象台实地模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中国考古.doc

陶寺中期小城观象台实地模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 何驽 一、引言 2003年~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发掘了陶寺中期小城大型建筑基址IIFJT1。该遗迹以陶寺中期大城内道南城墙Q6为依托,向东南方向接出大半圆形建筑。整个建筑由半圆形外环道和半圆形台基基础构成。台基基础由夯土台基和生土台芯组成。外环道在台基的东北角以豁口横穿城墙Q6。整个遗迹包括外环道直径约60米,总面积约为1740平方米。台基直径约40米,总面积约1001平方米。台基大约可分三层。第一层台基基础位于台基正东,呈月牙芽形。生土半月台基芯被第一层台基的夯土版块所包护。第二层台基基础呈半环状,东、西两端接在城墙Q6上。第三层台基呈半圆形,由夯土挡土墙、夯土观测柱缝及台基芯构成。第三层台基芯以生土为主,还有部分夯土台芯、观测点等遗迹。 在现存的陶寺晚期的台基破坏界面上,发现了一道弧形夯土墙基础,人为挖出10道浅槽缝,形成11个夯土柱基础。夏至观测柱缝系统向东错位,设置到了第二层台基上。在最北观测柱D1与夏至观测南柱之间搭上一根门楣就成为一个面向东南、内宽1.8米的小门。估计此门专为“迎日门”。从观测点经“迎日门”向东看去,又可形成一条宽50厘米的观测缝。据此,陶寺IIFJT1上用于观测的柱缝系列共计13个柱子12道缝。经垂直向上复原,这12道缝分别对着崇峰(俗称塔儿山)的某处山头或山脊。其中主峰塔儿山在东5号缝内。 陶寺观测点夯土标志位于第三层生土台基芯中部,打破生土。该夯土遗迹共有四道同心圆。中心圆面直径25厘米,二圈同心圆直径42厘米,三圈直径直径约86厘米,外圈同心圆直径145厘米。解剖结果,陶寺观测点基础残深26厘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5年10月22~24日在北京举行了“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天文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5位天文学家基本肯定了该大型建筑为天文观测遗迹。但是考古学界仍有许多学者持怀疑态度。 作为发掘者,我们始终推测台基的功能集观象授时与祭祀于一身。观测系统由观测点、观测缝、以及所对应的崇山上的日出点构成。为了证实我们观象授时的假设,自2003年12月22日冬至至2005年12月23日,我队进行了二年的实地模拟观测,总计72次,在缝内看到20次。不仅大致摸清了陶寺文化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一个回归年的历法规律,并且获得了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为探索陶寺IIFJT1的天文功能提供重要依据。模拟观测报告已于近期发表,本文就模拟观测的初步结果所包含的意义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二、模拟观测结果分析 据实地模拟观测,位于观测缝最南端的东1号缝,日出最南点不能进入该缝,因此1号缝不可能用于日出观测授时,或许与其他天象观测有关。以下我们将根据模拟观测次序,按一个太阳回归年的顺序,从东2号缝冬至开始,经东12号缝夏至,再回到东2号缝冬至,逐一分析20个缝中日出观测或推算结果的节令意义。 12月22日东2号缝中日半出 经2005年12月22日冬至晨观测,日露出位于东2号缝内北角。日半出位于东2号缝内北部。日切位于缝中线。考虑到武家璧博士计算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今天冬至日出较4000年前北移38′30.95″, 4000年前陶寺文化中期冬至日半出大约在2号缝中线。据此,2号缝应是陶寺中期日南至即冬至日出天文准线,缝中线日半出日期大约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尽管冬至一词出现于周代,夏商时期称“日南至”,为了论述方便以及使读者更易理解,故本文仍使用冬至一词。 冬至日的天文学意义是太阳在一年中的视运动轨迹上到达日出最南点,直白点说就是人们在这一天看日出点到达了一年中的最南点,不再向南进,次日日出点即向北返。而冬至这天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此乃《尧典》所谓 “日短星昴,以殷仲冬”。 当然,冬至除了日出到达最南点天文学意义之外,礼仪意义也很重要。据《襄陵县志卷四·节序》记载:“冬至,祀先。亲友相贺。”《襄汾县志·节日》记载:“冬至节,俗称‘小年下’,家家包饺子。解放前为教师节,宴请老师,定明年去留。”崔寔《四民月令》云:“冬至之日,荐黍羔,先荐玄冥,以及祖禰。其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旦。”《周礼·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从周礼冬至祭天到襄汾当地节序,祭天、祭玄冥、祭祖、敬师、尊老等,应当是陶寺当地的重要节日之一,故俗称“小年下”,表示重要性同于小年,仅次于春节“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