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虚词用法.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用虚词用法

常用虚词用法 ( 之 ) 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代词、助词,有时也用作动词。 一、用作代词 1 .“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 ( 们 ) ”、“她 ( 们 ) ”、“它 ( 们 ) ”,在句中作宾语。例如: (1) 桓侯故使人问 之 。 ( 《扁鹊见蔡桓公》 )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六则 )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它 ,他们不好的地方就 改正它。 2 有时也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 ( 们 ) ”、 “你 ( 们 )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 ( 《捕蛇者说》 ) ——您要怜悯 ( 我 ) 而让我活下去吗 ? 3 .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或远指,相当于“这”、“这样的”、“那”、“那样的”。例如: (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愚公移山》 ) ——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 ( 两座山 ) 怎么样呢 ? (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捕蛇者说》 ) ——所以 ( 我 ) 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用作助词 1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例如 (1)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 《扁鹊见蔡桓公》 ) ——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面,再不医治,将会更 加严重。 (2) 永之人争奔走焉。 ( 捕蛇者说》 ) ——永州的百姓争着去做 ( 捕蛇 ) 这件事。 ; 2 .“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例如: (1)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愚公移山》 )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活着呀。 (2) 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 狼》 ) ——但是两只狼一起追赶 ( 仍然 ) 像先前一样。 3 .“之”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是宾语提前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例如: (1) 何陋之有 ?( 《陋室铭》 ) ——有什么简陋的呢 ? (2) 惟弃秋之为听。 ( 《弃秋》 ) ——只听弈秋的讲解。 4 .“之”用在表示时间久暂的单音词或不及物动词之后,起调整音节或舒缓语气的作用,现代汉语中没有和它相当的词,可不译。例如: (1)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狼》 ) ——好一会儿, ( 狼的 ) 眼睛好象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2) 公将鼓之。 ( 《曹刿论战》 ) ——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三、用作动词 “之”用作动词,充当谓语,相当于“去”、“往”、“到”。例如: (1)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陈涉世家》 ) —— ( 陈胜 ) 又暗地让吴广到驻地附近杂草丛生的神庙里。 (2) 吾欲之南海,何如 ?( 《为学》 ) ——我想去南海, ( 你看 ) 怎么样 ? [ 者 ] 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常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词。 一、用作助词 1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动宾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有指代作用。相当于“……的人”、“……的事物”。例如: (1)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 《两小儿辩日》 ) ——这不是离我们远的东西看着就小,离我们近的东西看着就大吗 ?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醉翁亭记》 )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徒步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 2 .“者”跟它前面的词语组成比况性结构,用在句末,表示相似于某种状况,常与“若”、”似”配合使用,相当于“象……样子”。“象……似的”。例如: (1)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黔之驴》 ) ——但是 ( 老虎 ) 来回观察毛驴,觉得 ( 毛驴 ) 象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2) 言之,貌若甚戚者。 ( 《捕蛇者说》 ) —— ( 他说着这些话,脸上好象很悲伤的样子。 3 、用在数词的后面,一般指几种人或事物。例如:嗟夫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岳阳楼记》 ) ——唉 !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理,也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理活动。二、用作语气词 1 .用在判断句中的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 《陈涉世家 }) ——陈胜是阳城人。 2 .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的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有时:语前加一“有”字,形成“有……者”的格式。一般可不译也可译为“的”。例如: (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愚公移山》 )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 (2)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捕蛇者说》 ) ——有 ( 个 ) 姓蒋的独享那 ( 捕蛇的 ) 利益三代了。 3 .用在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句末,把结果或现象提示出来,后一分句申述原因或理由。例如: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