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课件1.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政学课件1

城市和城市化 一、城市的概念 1.统计意义上的城市 在统计学上,以居民的数目作为确认城市的主要办法。 (1)美国的城市地区判定标准 美国人口普查局用2,500人口作为界定是否为城市地区(Urban Place)的标志,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更要求城市地区符合以下2项要求:第一,核心普查区内的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非核心普查区内的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大于500人。美国在1949年定义了标准大都市区(简称SMA),1959年改称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MSA),1980年以后又改称大都市统计区(MSA),都有具体的统计标准。 (2)中国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2.经济意义上的城市 在城市研究中,通常把城市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泛指与乡村对应的聚集地、经济空间与结构和生活景观等。城市的概念没有统一标准,但所有城市都有以下特征。 空间的集聚性。 集聚性又称为“集中性”、“密集性”,是城市的基本特点。它既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发挥各项功能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过: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页) 经济的非农性。 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的聚集地,空间上表现为非农业的土地利用。城市经济在专业和地域上有非常明显的分工,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也是城市先进性的表现。 构成的异质性。 现代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有机体。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城市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对外联系日益紧密和扩大,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现代城市的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 系统的开放性 城市与外界随时进行着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断地输出,又不断地输入。这种交换一旦停止,城市活动也就停滞。这是城市活动开放性的具体表现。城市开放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城市和外界设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和商品的不断交流,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进行各种科学文化事业的友好往来。 这几个特征都是与农村形成鲜明对照的。但一般把城市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联系在一起。 二、城市的形成 1.“城”与“市”。也说明了政治和经济的紧密联系。 问题:为什么要把“城”和“市”放在一起构成“城市”一词?(城市一词也体现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2.城市形成的动力 早期,军事、政治、宗教、文化等构成了城市形成的动力,但是经济动力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3.城市发展的经济动力 (1)比较利益 比较利益在这里主要指区域比较利益,它是城市形成的第一源动力,是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比较利益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假如人们的生产能力、所处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完全相等,生产效率完全一样,那就没有可能产生劳动分工,从而也就不可能产生建立在专业分工优势基础上的比较利益。一旦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差异,自然就会产生比较利益。 比较利益的存在为市场交换提供了可能,于是就为商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当商品流通耍求达到规模经济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即应运而生。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商人便在交通运输的便利地点聚集起来,形成集市,最终导致了早期城市的产生。 (2)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即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比较利益仅为社会分工和贸易巾心的形成提供了可能,而规模经济的存在则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提供了市场动力。 存在规模经济时,生产必须在一定的规模上进行,才可得以降低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集中生产的产品数量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需求范围和运输成本三方面的约束。 大规模集中生产的存在会同时吸引工人、其他相关产业和企业家的空间聚集。工人为了节省通勤费用,提供原材料、中间品或中间投人品的行业为了节省运输费用,都自然会向某一产业集中;同样,为上述产业、工人提供服务的产业和人口也会向其靠近;市场区内的居民为了以较低的价格获取相关商品也会向其靠近;从而导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3)聚集经济 蔡孝箴把聚集经济定义为“因企业(或活动)设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他还把聚集经济分为两种类型,即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前者指的是一定区域某产业总产出增加而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后者指的是经济活动集中于城市地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