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226XCH井闪燃事故汇报(河南钻井)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项目部钻井分公司 二Ο一五年十二月 TP226XCH井溢流闪燃事故汇报 3. 事故损失情况 2. 事故经过 1. 基本情况 4. 原因分析 汇 报 提 纲 5. 下步防范措施 1. 基本情况 TP226X井位于沙雅县境内,是部署在塔河工区托普台区块的一口四开斜直井,该井完钻井深6466m,最大井斜21.1°,钻进期间无漏失,产油为稀油。自2010年10月15日完钻至2015年9月先后历经两次酸压两次转抽一次修补套管。 1. 基本情况 TP226XCH井设计为二级结构井。70832HN钻井队于2015年11月9日10:00设备搬迁,24日17:00开工验收通过后,井队开始进行前期节流阀泄压、起抽油杆、起油管、通井、刮管、下桥塞等工作,于12月2日22:30坐封成功,因环空液面较低,初始液面在2840m,为减少静液柱压力,防止7″桥塞失封,使用清水替井内油田水。 3. 事故损失情况 2. 事故经过 1. 基本情况 4. 原因分析 汇 报 提 纲 5. 下步防范措施 2. 事故经过 12月2日22:30下7″桥塞坐封成功,12月4日0时45分钻井队下钻至6300m探到桥塞,上提6m开始替井内油田水,此时液面检测为2690m(灌满井筒需液97.6方)。至2时47分环空自喇叭口出现溢流,至2时50分正替浆90方时坐岗工彭斌发现架空槽突然窜出油气混合物,立即汇报给巡检至1#罐的值班干部姚秀华。 姚秀华迅速从泥浆罐至钻台的梯子跑上钻台通知司钻白晓光立即发出警报并上提钻具,人员从偏房出来准备关井,至2时51分司钻上提方钻杆至滚子方补心刚出转盘时,先由钻台左后方防沙棚帆布接口处窜出火苗,3秒后发生闪燃,导致钻台、转盘大梁和圆井原油持续燃烧。因火势较大,司钻控制台无法关井,司钻白晓光紧急制动后跑至远控房于2时53分完成关井。 2. 事故经过 关井成功后井队立即组织灭火,同时技术员付磊向消防中心报警,并向钻井分公司及监督中心汇报。钻井分公司调度胡青海向生产运行处、工程技术管理部及钻井公司职能部门进行了汇报,西北油田分公司生产运行处、工程技术管理部和监督中心等部门、单位领导连夜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2. 事故经过 由于井口火势较大,3时22分司控房烧毁,盘刹工作钳等控制管线全部烧断,安全钳承受不住140吨钻具悬重,游动系统逐渐下滑,最终水龙头坐在转盘面上。 4时12分消防队到井后开始实施灭火。4时30分井场明火全部扑灭。灭火后井队及时向井筒灌水验证桥塞是否失封,观察液面不降,证明桥塞坐封良好,井筒稳定,井场检测无可燃气体。 至5日23时30分恢复提升系统顺利提起钻具,并穿换完新3 1/2″半封+全封双闸板防喷器。 2. 事故经过 3. 事故损失情况 2. 事故经过 1. 基本情况 4. 原因分析 汇 报 提 纲 5. 下步防范措施 3. 事故损失情况 该起事故是一起因作业人员对井下情况认识不足、发现溢流不及时、井控技术措施针对性不强和防火防爆管理工作不到位引发的责任事故。造成司控房、转盘和井架部分底座损坏,该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7万元。 3. 事故损失情况 2. 事故经过 1. 基本情况 4. 原因分析 汇 报 提 纲 5. 下步防范措施 4. 原因分析 1、井筒内油气混合体散发的可燃气体在井口的聚集,达到爆炸极限时因电火花引发闪燃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2次桥塞坐封不成功,地层流体侵入井筒的时间较长,侵入量可能也较大,同时,井筒静平衡液面长期保持在3200米左右,因此在井筒内存在高风险的油气混合流体。 2、电器线路产生电火花也是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根据监控视频资料和电缆的烧蚀痕迹分析,井筒原油和可燃气体窜出后在钻台下聚集,由于钻台左后方管排盒内的航空插头老化,溢流后产生的水蒸气与冷空气形成水珠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当钻台下的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后发生闪燃。 4. 原因分析 3、井控风险意识不强,安全防控措施不到位是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意识到原油在气体作用下主要从喇叭口返出,只有少部分从架空槽流向1#罐,原油自架空槽流动缓慢,且架空槽前端密封,造成原油从喇叭口溢流到钻台下。二是由于帆布遮挡视线,在架空槽处的坐岗人员未能直接观察到井口;由于未意识到此种风险,也未在井口处安排专人坐岗,导致未第一时间发现溢流险情。三是没有意识到冬防保温围布造成可燃气体聚集的风险,没有采取强制通风的安全措施。 4. 原因分析 4、井控技术措施不当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桥塞坐封后盲目认为井筒内井控风险大幅降低,因此在循环顶替时未采用更为安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