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体改班刑法第一单元教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下列行为是否属正当防卫行为,是否负刑事责任? (1) 某小偷作案时被发现,群众纷纷追赶。小偷被追赶得走投无路,将两名群众打伤后逃走。 (2) 某甲上学途中被某乙殴打致伤,甲第二天准备了木棒等武器在上学途中将某乙打伤。 (3) 某甲扬言要杀死某乙,某乙非常害怕,决定采取措施,于是,伙同两人将某甲打至重伤。 (4) 某甲酒后闹事,在某酒家内横冲直撞,砸毁了很多物品,服务员劝告无效,当甲某正欲将大堂内的水晶吊灯砸毁时,酒家的一保安员用警棍将某甲击倒致重伤。 (5) 某甲在回家途中被一持刀男子乙拦住,乙要甲交出所带钱物,甲不从。于是乙持刀向甲冲过来,甲奋起反抗,扭打中甲抢过刀向乙刺了一刀,乙被刺后伤重不治。 参考答案: (1) 小偷的行为是故意伤害行为;群众的行为是合法行为; (2) 某甲和某乙的行为都是故意伤害行为,某甲的行为是事后防卫。 (3) 某乙的行为是故意伤害行为,是假想防卫; (4) 保安员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但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5) 某甲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 起因条件 时间条件 状况条件 限度条件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利益免遭危险而采取 必须是面临着正在发生的实际危险 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危险可能来自四个方面: a:来自人的危害。 b:来自自然界的力量。 c:来自动物的侵袭。 d:来自人的生理、病理原因。 饥渴的旅行者私取饮食≠偷窃 为抢救重伤员强行拦截汽车送往医院≠抢劫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限制 被告人:郑谋。男,34岁,某县消防队员。一天,该县某村村民赵某家发生火灾。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火灾现场。在救助过程中,赵某告诉郑某其10岁儿子还在房中,请求郑某将儿子救出。郑某见火势凶猛,房子也有倒塌的危险,怕自己受伤,就以火势太猛、无法救人为由拒绝了赵某的要求。等大火扑灭后,赵某的儿子已被烧成重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上午死亡。 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郑某的行为不符合紧急避险的条件,以玩忽职守罪判处郑某有期徒刑六年。 1、什么是犯罪故意?什么是犯罪过失? 2、正确理解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3、什么是正当防卫?成立条件是什么? 思考题: * * * * * * * *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刑法学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事实状况上的认识偏差,它可能影响到罪过的有无与罪过形式,也可能影响到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既遂、未遂形态,从而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法律认识上的错误 事实状况的认识错误 概念及分类 (一) 概念 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法处罚的不正确理解。 (二) 类型(或表现形式)(定罪、量刑) 法律认识上的错误 1、对行为犯罪性的认识错误。 “大义灭亲”行为,行为人认为是为民除害,是正义行为,但法律规定这种行为不影响故意杀人的成立。 原则上不能因为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的误解而不追究其应付的刑事责任,以防止其借口不知法律而实施犯罪,逃避制裁。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确实不了解国家的某种禁令,从而也不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就不能令其承担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 这与不知者不罪不同,因为不知者不罪是指不能用以后颁布的法律来惩罚以前的行为,不应该要求行为人行为时对以后的法律作出预测。 2、对行为受罚性的认识错误 (罪名、罪行轻重) 即对构成何种罪名、是否需要处罚以及应受何种惩罚及其轻重的误解。行为人这种认识不影响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应当按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对法律上的认识错误都按法律处罚,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一)概念 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理解。行为人误解的是行为及法律事实,而不是法律的规定。 一般而言,如果属于对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就要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反之,不影响。 事实状况的认识错误 (二)类型(表现形式) 1、客体错误 3、行为实际性质错误 2、对象错误 4、工具错误 5、因果关系错误 行为意图侵害一种客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