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TX)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教师:具有指导地位,这一要素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了解学生学习动机)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指导教学)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后来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有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归纳出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生至死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K) (一)少年期 初中阶段、半幼稚半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随意性增长、成人感、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二)青年初期 高中阶段、心理上生理上社会上接近成人、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转为理论型、辩证思维出现、人生观、自我意识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二)关键期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书面语言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JX) 瑞士皮亚杰 (一)感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阶段~岁~岁 — + 学习行为 + — + — 学习效果 + — + —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此理论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有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避免失败者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他们会回避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四、成败归因理论(J) 维纳把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B) 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责任归结为六要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K)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X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任务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态 + + + 外界环境 + + +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