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演示稿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一、中国古代小说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小说概念 “小说” “名实错位”→“名实相符”。 1、并非指文体,只是一个词组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2、尺寸短书——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东汉桓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之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3、野史笔记“史补” 唐刘知几《史通》卷十“杂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相参行”。 4、宋代说话的一种 耐得翁《都城纪胜》 “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说铁骑儿 5、泛指白话小说 明清两代,长短篇白话小说皆以“小说”名之。 二 古代小说发展六阶段 1、酝酿阶段(汉代以前) 小说文体的三大源头:远古神话传;说史传文学;诸子散文 2、雏形阶段(汉魏六朝) 志怪与轶事(志人) 此时小说的特点: 1 已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 《宋定伯捉鬼》 2 开始注意用简短篇幅刻画人物。 《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径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任情率意、潇洒不群的魏晋名士风度。 3 语言精练而传神。 《世说·雅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缺憾:“实录”作风。 3、成熟阶段(唐代)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虽然尚不离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至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诸要素具备。虚构性、文人性。 4、转变阶段(宋元时期) 话本:小说,说经,讲史,说铁骑儿四大类内容。 特点: 1 是与市民社会紧密相连的 通俗文学,强调小说的趣味性,娱乐性; 2 语言以白话,口语为主,杂以诗词; 3 人物增多,篇幅加; 4 顺从说话技艺的特点,初步形成“章回体”的形式。 5、繁荣阶段(明代至清中期) 章回小说 1 小说沿着宋元话本开创的方向继续前进,并完全成熟。 “章回体”叙事格式正式形成;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空前扩大;各种艺术手法纷纷呈现。 章回小说:是元末明初以后,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以白话口语为创作语言,结构形式上以回为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并以回目概括故事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 小说创作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流和代表。 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四大流派先后形成,做为古典小说艺术成就代表的四大名著一一亮相。 同时白话短片和文言小说达到高峰。 (3)小说批评理论兴盛,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得到文人阶层的承认,李、叶、毛氏父子评《三国》,金评《水浒》,张书绅评《西游》;竹坡评《金瓶》;脂斋研评《石头记》。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6、衰落阶段(清中期至清末) “四大谴责小说”——古典小说的终结,现代小说的开始。 二、作者生平与《三国》成书过程 1、作者生平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1364年),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 明王圻《稗史类编》:“有志图王者”。 总结如下:罗贯中,名本,贯中为字,太原人,生卒年不详,至迟1364年还在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文人,做过张士诚的幕僚,明朝建立后,投身于文学活动,因一生奔走江湖,漂泊不定,故自号“湖海散人”。 杂剧三种(《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十七史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 《水浒传》的作者之一。 2、成书 “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刘知几《史通》)→杜宝《大业拾遗记》 →“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李商隐《娇儿》)→宋代 苏轼《东坡志林》→元代 话本《三国志平话》(又称《三分事略》)→元末明初,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白川书志》),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两大来源: A、长期的民间流传与创作(在细节上)。 B、历史记载(在主体情节上)。 章学城《丙成札记》:“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三国演义》是累积型创作。 3、版本演变 (1)嘉靖本:指嘉靖元年(1522年)刊行的《三国演义》,是现存《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卷首有庸思子(蒋大器)弘治七年(1944年)的序文和修苒子(张尚德)嘉靖元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