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榜学案】2014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件(新版)湘教版.
*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预习提示】 1.秦岭、淮河分别位于什么位置?是什么走向?穿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何地理差异? 3.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界线分别是什么? 4.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一、秦岭—淮河线 1.读图、绘图: 答案:略 东西 自西向东流 2.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2)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我国温度带中_____带与_____带的分界线; (4)我国干湿地区中_____区与_______区的分界线。 0 800 暖温 亚热 湿润 半湿润 3.总结: 不封冻 _____ 河流封冻状况 __0℃ __0℃ 1月平均气温 秦岭—淮河线以南 秦岭—淮河线以北 封冻 ___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 主要运输方式 柑橘、油桐、茶叶 _____、___、___ 主要经济林木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一熟、________ 或_________ 作物熟制 _____ 小麦、玉米 主要粮食作物 _____为主 旱地为主 耕地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为主 _________________ 为主 植被类型 _____毫米 _____毫米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线以南 秦岭—淮河线以北 800 800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水田 水稻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苹果 柿 枣 公路 铁路 水运 4.合作探究: (1)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位置和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答案: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 -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你结合下图说说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答案:强寒潮从北往南,来到西安造成大幅度降温,随后遇到东西走向的秦岭的阻隔,无法继续南下,所以位于秦岭以南的安康受影响较小。 【名师点睛】 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区域间的差异。列表比较是比较法最常用的形式。 二、四大地理区域 1.读图、填图: 答案:略 2.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_____________。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_______________。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件2.ppt
- 《窦娥冤》_梅河五中_佟海燕.ppt
- 《笔算除法》课件杭州下城西湖文化广场附近最好的寒假托班.ppt
-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课件.ppt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ppt
-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2..ppt
- 《窗前的气球》1课件x.ppt
- 《编译原理课程教案》第1章编译原理概述.ppt
- 《网上呼救》课件之一(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
- 《编译原理课程教案》第3章词法分析.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