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性能.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性能.doc

3D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摘 要 归纳、梳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表征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单胞模型,分析、比较各结构模型的优缺点,从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两方面总结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性能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探讨细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预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性能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ABSTRACT Typical unit cell models on microstructure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were summari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odels were compared. Developments of research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D braided composites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st perspectives. Finall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discussed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trend is prospected KEYWORDS 3D braided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1 引 言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部门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而研发出的先进结构材料,具有高度整体化的空间互锁网状结构,可有效避免传统层合复合材料的分层破坏,冲击韧性、损伤容限与抗疲劳特性优异,结构可设计性强,能够实现异形件的净尺寸整体成型,因此在结构材料领域倍受关注。 力学性能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应用安全性与可靠性,细观结构是影响力学性能的关键,正确描述细观结构是准确预测宏观力学性能的必要前提。细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预报一直是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单胞模型 Ko[1]首次提出“纤维构造”术语,定义出图1所示的立方体单胞模型,单胞由四根不计细度的直纱线组成,纱线沿体对角线方向取向并相交于立方体中心,模型大致描述出了编织体内部的纱线分布情况。 图1 立方体单胞模型 1986年,Ma,Yang和Chou[2]针对纱线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由三根正交基线和四根体对角线纱线组成的“米”字型单胞模型,如图2所示,浸胶后的基线和对角纱线视为“复合材料杆”,在单胞中心处相互交叉。 图2 “米”字型单胞模型 同年Yang,Ma和Chou[3]又建立了图3的纤维倾斜模型,纤维束沿长方体单胞的四个体对角线排列,平行于同一对角线方向的所有纤维在注入基体后形成一个单层板,四个倾斜单层板组成一个单胞,纤维倾斜模型应用较广泛。 图3 纤维倾斜模型 Li[4]等在圆形截面直纱线假设的基础上,构造出图4所示的编织体内部结构模型,纱线沿四个角度取向,分别位于单胞中两组相互垂直的平面内,每个平面内包含两组取向角相差90°的纱线,同时Li等还发现编织体的表面细观结构与内部有所不同。 图4 Li等的单胞模型 Du[5]等认为纤维倾斜模型过于简化,提出图5的修正几何模型,编织纱具有圆形横截面,单胞由六个相互垂直平面切出的四根不完整纱线组成,高度为编织花节的一半。 图5 Du的单胞模型 Wang和Wang [6]发现纱线在编织体内部、表面和棱角区域的运动规律不同,采用控制体积法分别构造出内部、表面和棱角单胞模型,如图6所示。内部单胞与Li定义的单胞相同,表面单胞和角单胞均为三棱柱体,表面单胞内有两根交织纱线,角单胞内仅含一根纱线。 图6 Wang等的三单胞模型 Wu[7]考虑到纤维束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表面与边角的不同交织方式,提出由内部基元、边界面元和角点柱元组成的三细胞模型,如图7所示。内部基元是立方体,纱线仍然交于一点,面单胞也是立方体,未定义角单胞的精确外形。 (a) 基元单胞 (b) 面单胞 (c) 柱单胞 图7 Wu等的三单胞模型 Wang与Wu的单胞模型有两个共同的缺点:一是单胞组合后,编织纱存在不连续的现象,二是将表面和角单胞中的纱线视为直线,与真实的弯曲形态不符。 Chen[8]等构造的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