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ppt

  1. 1、本文档共1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直角观测: 为了查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观测 采用三分量检波器接受,三分量检波器可以看成是在同一个点上沿三个轴安置三个垂直检波器。 四、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 地震测线布置 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形式是根据地质任务、干扰波与有效波特点、地表施工条件等诸方面条件确定的。通常在勘探区域内布设多条测线进行观测。 把设计好的测线布置到实际的施工地区。由于所有的地震道都需要进行叠加(共中心点或共反射点)。所以要求在地面上精确地定出激发点和接收点的位置。 地震测线布置包含两个内容: 1)设计观测系统; 2)野外测线位置的确定。 一、测线的布置和基本要求  地震测线 指沿着地面进行地震勘探工作的路线。测线的布置对于了解地下构造有很大的关系。 二、勘探目的对测线布置的要求 地质任务:了解区域性地质构造情况,取得进一步工作所需要的地震地质条件的资料。 布置测线依据:地质测量或其他资料。 布置测线要求:垂直工区的区域地质构造走向原则下,尽可能穿过较多的构造单元,测线应为直线,线距几十到几百公里左右。 在具体施工中,每条测线都分成若干观测段,逐段进行观测,每次激发时所安置的多道检波器的观测地段称为地震排列。 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 观测系统的选择决定于地震勘探任务、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采用的方法。 用来记录反射地震波的炮点与检波点(检波器)组合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工区,此关系是固定的。 描述观测系统的参数 为了了解地下构造形态,必须连续追踪各界面的地震波,就要沿测线要许多个激发点分别激发进行连续多次接收。 最简单观测是一次连续观测系统,即每个反射点只采集一次。不断地移动接收点和炮点位置,就可以连续追踪界面R。 也称为“连续剖面法”,检波器组沿测线均匀放置,并等间隔放炮,对反射界面进行连续追踪。 覆盖:如果某一段界面上的发射波能被排列接收,称这段界面受到覆盖或受到追踪. 综合平面法 ①把测线上的激发点O1,O2,O3……按一定比例尺标在水平直线上。 ②然后从激发点向两侧作与测线成450角的斜线,组成坐标网。 ③当在测线上某点激发而在某一地段接收时,则可将测线上的接收段向水平线段做投影,即是所反映的界面。 要了解观测段所反映(追踪)的界面(水平),可以把斜线上的接收段向水平线作投影就是。 三、延长时距曲线法 受河流、水溏、村庄等的影响,在测线通过的某些地段上不能摆放排列,使用一般的观测系统就不能连续追踪地下的反射界面。这时用延长时距曲线作补充,使地下反射界面得以连续追踪。 障碍物不很宽时,例如100—300米之间,应用延长时距曲线,可以迫踪深层的反射界面。对于浅层反射来说,有时由于浅层折射波的干扰往往不能有效地迫踪。 当障碍物很宽时,炮点和排列的距离过大,一方面会出现浅层折射的干扰;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反射波的干涉。 四、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共中心点方法 ) 前面已提到了覆盖,所谓一次覆盖或多次覆盖指被追踪的界面观测的次数而言。 所谓多次覆盖是指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n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n次。例如对同一界面追踪了两次,称为二次覆盖,追踪了多次,则为多次覆盖。 野外一般采用多次覆盖的方法来采集数据,然后在室内进行叠加处理,这是60年代出现的地震勘探的一大进步。 1、共中心点的概念 对称于M点进行多次的激发和接受,M点称为共 中心点。 如果观测到的记录都来自R点反射(界面为水平层),R点就叫这些道的共反射点(CRP)或共深度点(CDP)。 共反射点R点在地面的投影正好与地面炮点和接收点中点M重合,称M点为共中心点。这些道组成的道集是R点的共反射点道集。 如果界面倾斜,观测到的不都是R的反射,则称这些道集为以M点对称的共中心点道集。 当然在野外生产工作中,并不是一次激发只用一道接收。而是用多道接收。但是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在许多次激发获得的多张记录上把地下某个反射点的共反射点道找出来。 例子:24道接收,炮点位于排列一端,偏移矩为1个道间距,每放完一炮,炮点和接收排列一起向前移动2个道间距,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观测系统。 单边放炮六次覆盖观测系统示意图 观测系统示意图,用综合平面法。 将所有炮点O1、O2 等标在同一水平线上。 从各炮点向排列前进方向作一条与炮点呈45o的直线,将同一排列上的24道分别投影到这些45o斜线上,每一根斜线表示一个排列,获得一张原始记录。 五、四条线的含义 使地震波具有足够强的能量 使有效波具有较强的能量、显著的频谱特征和较高的分辨率 炸药震源的选择主要是考虑: 1—激发方式有:井中、坑中和水中激发,以井中爆炸的效果最好。 优点:1)降低面波和声波的强度;2)炸药量减少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