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东1方案(TC6013A6).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塔吊东1方案(TC6013A6)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2 三、地质情况 3 四、塔吊平面位置布置 6 五、塔吊基础做法 6 六、塔吊东1#(TC6013A-6)基础验算计算书 6 七、塔吊安装要求 10 八、安装、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11 九、塔吊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及安全技术交底 12 十、塔吊安装步骤 12 十一、塔机顶升加节 13 十二、塔吊在多塔施工作业中的防撞措施 15 十三、注意事项 15 十四、塔吊安装(拆卸)人员名单 16 十五、附插图 16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TC5613-6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3、《深圳地铁前海湾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平台Ⅰ标工程》施工图; 4、《深圳地铁前海湾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1、2、3号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塔式起重机》GB/T 5031—2008 8、《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 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1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08 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5、《深圳地铁前海湾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平台Ⅰ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前海湾车辆段上盖保障性住房平台工程Ⅰ标工程”是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拟开发建设以居住为主并包含办公、商业、酒店等大型综合项目。地块处于未来前海湾CBD 区东南角,现状用地为填海。基地位于前海联检站南侧,平南铁路深圳西站西侧,南端为滨海大道,西侧为规划的金融商务中心,北侧为规划一环快速通道。交通方便,从南至北有三条主要城市道路横穿基地,分别是学府路、桃源路、规划7号路,其中桃源路为南山区委到前海CBD 重要空间联系轴。此三条东西向道路进一步加强了前海湾与后海东西向的连通性,也是城市重要的面海通道。 本标段为1、2 号地块以及部分3 号地块范围内基础承台面至16m 平台以下(包括16m 平台,不含9m 标高七号路市政高架桥的平台范围)的土方回填、梁板及墙柱土建结构以及相应的预留、预埋、白蚁防治等工程。 1、2、3 号地块东西宽约126.5m,南北长约950m,首层平台标高9m,第二层平台标高16m,裙楼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塔楼范围的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位于第二层)。7 号路高架桥穿过本标段,其中7 号路高架桥9m 标高范围不包含在本标段内,16m 标高处跨度约为24m 包含在本标段,7 号路9m 标高以上要求净空≥5m。1、2、3 号地块总占地面面积约11.89 万㎡,两层平台总建筑面积17 万㎡。本标段占地面积约为8.6万平方米。 本工程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基础承台面至±0.00的土方回填以及相应的白蚁防治;(二)基础承台面至16m平台以下的梁板及墙柱土建结构以及相应的预留、预埋等工程。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为8.6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48.4 万平方米(含平台下面积,其中计容积率建筑面积38.4 万平方米),本标段其中9m 平台建筑面积5.67 万平方米,16m 平台建筑面积约为5.37 万平方米,合计约11.04 万平方米。 本标段只包含9m、16m 两层平台,首层平台标高8.5m,第二层平台标高15m,平台面积大,我司充分考虑因垂直运输需要准备安装9台塔吊。 三、地质情况 3.1地质条件 3.1.1地层岩性 根据勘察报告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系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Q4 ml)、海相堆积层(Q4 m)、冲洪积层(Q4 al+pl)、残积层(Q4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侵入粗粒花岗岩(y53)和震旦系花岗岩麻岩(Z)。各地层的岩、土层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 ml) ①素填土:褐、褐黄、褐红等色。主要成分为含碎、块石粉质粘土及含砾粘性土,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土质不均;碎、块石母岩主要为中、微风化粗粒花岗岩,棱角状。揭露层厚为1.10-25.30m。底板标高-9.18~4.73 m。 2、第四系海相堆积层(Q4 m) ②泥质粘土:灰、深灰色。流塑为主,少数地段为软塑状含有机质粘性土。不均匀含少量贝壳残骸和粗砂团块,切口光滑,污手,轻度腐臭。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揭露层厚为0.30-8.90m。顶板埋深1.10~20.90m,顶板标高-7.15~4.73m;底板埋深2.40~21.50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