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精要.ppt

水环境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环境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精要.ppt

第三章 水环境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生物处理的优点 ①效率高; 普通活性污泥水处理厂,每天1m3曝气池能转换1~2kg干有机物,100倍于森林。 ②效果好; BOD去除率达90%~95%,COD去除率为60%~70%。 第一节 好氧污(废)水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处理原理 一、好氧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1. 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 性质 含水率99% ; 密度为1.002-1.006,混合液中为1.002-1.003,回流污泥中为1.004-1.006; 具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 绒粒的大小为0.02-0.2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呈弱酸性,pH为6.7 ; 2. 活性污泥的形成及存在形式 对含有机物和细菌的污水不断曝气,维持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絮状的污泥。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各种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从外观上看,活性污泥根据废水水质不同有不同的颜色,有褐色、黄色、灰色和铁红色等。 轻轻搅动,易于呈悬浮物状;静止片刻,也易沉下。 活性污泥无臭味,具有微微的土腥味。 3. 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各种群的作用 产生絮凝体的微生物有: 动胶菌属.* 从毛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产碱杆菌属* 微球菌属 无色杆菌属 黄杆菌属 原生动物,如钟虫 丝状菌:浮游球衣菌——引起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菌属。 a. 根据原生动物种类的演替,来判断水质和污水处理的程度。 纤毛虫的豆形虫属,草履虫,四膜虫属,屋滴虫属,眼虫属等出现,说明活性污泥结构松散,出水水质变差。 纤毛虫的钟虫属,累枝虫属,盖纤虫属,聚缩虫属,独缩虫属,独缩虫属,盾纤虫属,吸管虫属,漫游虫属,内管虫属。轮虫属等出现,说明活性污泥正常,出水水质好。 线虫说明缺氧。 形成过程:鞭毛、纤毛等细胞器缩入体内,缩水,并分泌一种胶状物质于体表,凝固成孢壳,均为球状。 2)菌种驯化 驯化的方法是逐渐增加废水的浓度或流量,可以采用间歇方法或连续方法。 3)培养 间歇培养:闷曝,将曝气池注满废水,只曝气而不进废水。 混合液曝气到开始出现活性污泥絮状体后,即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h~1.5h,排放上清液,再补充废水,继续曝气。不断观察生物相中微生物组成。 连续培养: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同时增加溶解氧供应量,连续运行一段时间,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由于丝状细菌的极度生长导致的活性污泥膨胀。 原因: 水温过高(>25℃)、pH过低(<6.5); 曝气池DO长期维持在较低(<0.1~0.2mg/L); 硫化物过高,硫细菌生长过度; 营养失衡。 废水C/N低;无机金属离子较少。 原因——菌丝体储备营养物少、表面积大,在稀溶液中争夺营养物质的能力强,更适合于贫瘠环境(包括溶解氧、各种营养物)的生长。 毒物冲击。原因—菌丝体耐受能力强。 生物膜法的处理工艺有:生物滤池(普通,高负荷,塔式),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膜生物 生物膜面生物 滤池扫除生物 二、厌氧处理中的甲烷发酵理论及各阶段微生物 厌氧处理中,甲烷发酵的理论先后提出了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比较完善,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四阶段理论。 1.第一阶段-水解和发酵 纤维素,淀粉水解为单糖,再酵解为丙酮酸; 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基成有机酸和氨; 脂类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 第一阶段的微生物 有纤维素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淀粉分解菌和脂类分解菌。 专性厌氧菌有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真细菌,双歧杆菌属; 兼性厌氧的有链球菌和肠道菌,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变形菌属,产碱杆菌属,产气杆菌属,大肠杆菌属等。 发酵性细菌数量108~109/mL混合液,1010~1011/g挥发性固体。 2.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分解为CH3COOH 和H2。 产氢产乙酸微生物包括: 互营单胞菌属,互营杆菌属,梭菌属,暗杆菌属。将挥发性的脂肪酸降解为乙酸和氢气。 硫酸还原菌如脱硫弧菌 3.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 产甲烷机制: 氢气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的合成甲烷——28%的甲烷来自合成。 乙酸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或利用甲酸,甲醇,甲基胺裂解为甲烷——72%的甲烷来自酸的裂解。 产甲烷菌: 对温度要求严格,有中温菌30-35℃,低温菌10-15℃,高温菌50-55℃ ; pH值要求严格,适应的范围pH是6.8-7.8; 严格厌氧、繁殖速率慢,世代时间长; 氧和任何形式的氧化剂对产甲烷菌都有很强的毒性; 产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