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符合民国时期提出“从语文中认识英语国家风俗之大概”和“从英美民族史迹记载中,激发爱国思想及国际了解”等教育思想。 ★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发展 第一阶段(1920~1949) :承担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双重使命。 爱国主义教育:《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少年爱国者》《二个朋友》 启蒙教育:《争自由的波浪》《人的生命》 人生教育:《义侠的行为》《学校》 第二阶段(1950~1999):主题单一,政治价值取向,缺少文化特质。 批判现实主义:多半描写西方世界的“压迫”“黑暗”“贫穷”,资产阶级 “贪婪”“愚昧”“冷酷” 如:六年制小学《穷人》《凡卡》《小抄写员》 《干涸的眼睛》(初语第二册) 《竞选州长》(初语第五册) 《守财奴》(高语第三册) 《大纲》(1986 年)“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阶段(2000 年至今) :淡化意识形态, 以文学为本, 广泛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规定课外阅读篇目,选文:多元化 [英]华兹华斯《孤独的收割人》(浪漫主义) [英]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意识流作) [奥]卡夫卡 《变形记》(表现主义)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 [日] 清刚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 ★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情况 1.篇目增加(初中人教版为例) 1992年版篇目17 篇 ,所占比例为7.5℅;2000年篇目28 篇,所占比例为15℅;2001年篇目 41 篇 ,所占比例为24℅。 体现了对外国文学的日益重视 2.文体多样、内容丰富 作品体裁:戏剧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书信、悼词、演讲、导言等 从记叙类延伸到抒情类、哲理类;从文学作品拓展到传记、社会伦理、科普读物等。 从单一流派到多种(多国)文学流派:美国(16篇) 法国(10篇) 俄国(8篇) 英国(7篇) 日本(3篇) ;选了波兰、日本、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哥伦比亚、印度等国作品。 突出了国外多样文化姿态 ★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情况 3.作品换新率大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只保留《装在套子里的人》《我有一个梦想》 2000年秋中学语文新教材共选入外国文学作品52篇,占总篇目的14.5%。 增28篇,体现了对外国文学的日益重视,约占语文教材五分之一 4.注重学生人格培养 爱祖国:《最后一课》、《黑人谈河流》、《祖国》 信心和勇气:《热爱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坚强乐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来的路》 真挚感情:《麦琪的礼物》、《威尼斯商人》、《我的老师》 科学思维:《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绿色的蝈蝈》、《昆虫记》、《大雁归来》 突出了人文素养色彩 ★小结 初中阶段共选入35课外国文学作品课文,其中13课精读课文,22课略读课文,另外设计名著导读拓展9篇。 外国文学作品入选率在小学、初中、高中都约占20%,初中阶段入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数量略低于整体水平,但差距不大,外国文学作品的元素并不缺失。 随着年级的增加,初中阶段的外国文学作品以略读课文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而精读细讲的授课篇目则越来越少。外国文学作品多被安排为略读篇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屮,普通篇目为13篇,略读和名著导读篇目共为37篇,分别占入选总篇目的5.4%和15.4%。 入选课文的国别多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外国文学作品在篇目、数量、文体类型、选择标准和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课程目标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新课标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除了语言基本功能之外,承载社会机构或个人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审美的价值的功能。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 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