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七章 第四节.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七章 第四节.ppt

第四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理论 一、知沟理论 一)产生背景 60年代美国民众教育接收机会的不平等现象严重,美国政府推出一个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和其他手段来改善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条件,其中一个很著名的项目就是制作了一部题为《芝麻街》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系列片,但结果却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二)主要内容 7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提契纳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沟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流入社会的大众媒介的信息一旦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吸收信息的速度会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快,以至这两类人的知识差距会扩大。 三)、为什么教育程度是造成知沟的主要原因 1、传播技术上的差异——获得关于公众事物和科学的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已有知识储备量的差异,知识储存越多,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越快 3、社交范围的差异—社交范围越广,人际交流越活跃,获得知识的过程越能加速 4、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媒介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越高 5、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其受众主要集中在高学历阶层 四)、“上限效果”假说 1、主要观点: 这是与知沟假说理论相反的一种理论,是艾玛帝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下来 2、质疑声 个人对新知识的追求,会带来知识总量的增加 五)、对“知沟假设”理论的修正 六)、对知沟理论的批评和意义 七)、知沟理论研究的应用 缩小社会的“知沟”至少必须在两方面采取具体的对策 1、硬件方面:必须对不发达地区或低收入阶层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 2、在软件方面:必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媒介使用能力” 二、涵化理论 一)产生背景 1、6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十分严重,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涵化分析”就是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开展的。 2、“涵化分析”的着眼点: 分析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 考察这些内容对人没的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 涵化理论又称为培养理论、教养理论,该研究起源于70年代后期,研究者格伯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大众传媒的某种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出现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这个意义上,将这一研究称为“培养分析” 三)格伯纳的文化指标体系 格伯纳认为:文化变迁起源于科技革命后带来的讯息生产,这一过程创造了新的符号环境,文化指标正是一套标示变迁的符号环境系统,其主要研究点就是探讨媒介讯息、系统如何影响大众的意识 1、电视具有涵化功能 1)、电视拥有最多的受众,每天接触的时间最长 2)、不需要接触印刷媒介所必需的识字能力 3)、电视把视听觉手段结合在一起,拥有强烈的目标感、现场感 4)、现代人从幼年时代就与电视生活在一起,很难把“电视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加以区别 5)、电视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分 调查显示:中国家庭看电视时间是上网的6倍 2010年05月06日08:30?? ?? 东方今报 ?? ?? ?? ?? _COUNT_人评论   □首席记者 杨霄   “每个月,中国家庭要看156个小时电视,要消耗27个小时泡在网上。其中,接近一半的家庭,喜欢边上网边看电视。”这是AC尼尔森一项最新调查的结论。昨天,AC尼尔森将这一调查发给了今报记者。该项研究旨在更好地帮助媒介主、广告公司以及广告主,理解在媒介经历数字化变革的时代,中国消费者如何使用各种媒介平台。   看电视时间是上网时间的6倍   AC尼尔森的这项调查全名叫“中国‘三屏’试点研究报告”。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拥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的中国家庭,电视仍然是最主要的媒介平台。其中,每个月收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156小时。而上网时间则是27小时。前者是后者的几乎6倍。   同时,与传统工作日相比,中国家庭在周末对于电视机的使用率,高出9个百分点;对互联网使用率,则高出13个百分点。但是,看电视高峰期,也是每个中国家庭使用互联网最集中的时间。   进一步对比电视与互联网使用习惯发现,渗透率最高的电视频道,几乎触达所有家庭;而渗透率最高的网站所触达的受众,不到所有受访家庭的一半 2、电视是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的工具 1)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情 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 2)对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取向的认知 完美生活方式的灌输 对社会组织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