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民事诉讼法2ppt.ppt

  1. 1、本文档共6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民事诉讼法2ppt.ppt

民事诉讼法学教案 2010年 民事诉讼法学 1、学习教材: 江 伟 等主编 《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2. 本课程考试 试卷采用的题型分为7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本课程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为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平时作业要求按两次完成,包括案例分析和小论文。 3. 学习总课时:90 参考资料: 1)民事诉讼法制的现代化,陈刚,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 2)民事诉讼法理研究,邵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民事诉讼法原理,田平安,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比较民事诉讼法2000年卷,陈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证据法论文选萃(法学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6)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法律科学文库),肖建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7)证据法学(法学新阶梯:新版法学教科书),何家弘,法律出版社,2004年 8)诉讼证据规则研究,毕玉谦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9)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修订版),毕玉谦,法律出版社,2002年 10)证据法案例精解,齐树洁,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新版以案说法·民事诉讼法篇,江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徐欣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13)美国民事诉讼规则,何家弘,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 14)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沈达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15)民事诉讼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1991-2005)廖中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 民事诉讼法学目录 绪 论 程序价值、程序正义与程序效力 第一章 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 诉与诉权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五章 受案范围 第六章 管辖 第七章 诉讼参加人 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 第九章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第十章 法院调解 民事诉讼法学目录 第十一章 临时性救济 第十二章 诉讼保障制度 第十三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十四章 简易程序 第十五章 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第十六章 上诉程序 第十七章 再 审 程 序 第十八章 特殊程序 第十九章 强制执行通则 第二十章 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十一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二章 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 绪论 程序价值、程序正义与程序效力 一、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就是指诉讼过程的公平、合法,指的是法律程序上的公正。 二、程序价值 我们认为程序当然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反对过激的程序本位主义。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主要有: (1)使实体法的内容得以实现(具体化),乃至不断形成和创造实体法的新内容    (2)使审判获得正当性 (3)限制恣意 (4)实现程序保障 何谓程序的价值 所谓程序的价值其实就是指程序正义的价值。也即程序正义在诉讼中的地位。 有两种争议观点 如果我们把以关注实体正义为核心的法律观称为“实体法中心观”,那么,以程序公正为核心的法律观可称为“程序中心观”。在实体中心观中,程序的目的是实体法内容的实行或私法秩序的维持,程序的价值仅仅是实现实体法的工具。人们把这种程序价值观称为“程序工具主义”。在程序中心观中,程序的目的是纠纷的解决,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且认为程序是实体之母。我们称为“程序本位主义”。强烈的程序本位主义者甚至认为,只要有完善的程序,有没有实体法无所谓。 程序公正应为第一价值取向,实质公正应为第二价值取向。理由在于: 首先,决定诉讼是否公正(包括过程和结果)的关键在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由于客观事物的无限性和人们认识的相对性的矛盾,查证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可以趋近于零但不会等于零,使这种偏差最小化正是诉讼公正的必然要求。使查证事实最大化的接近案件事实的连接纽带只能是证据规则。其核心内容是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的分配是在事实“真伪不明”时,按照预先制定的分配规则来进行事实认定。其机理是,当案件事实的真实回复成为不可能时,只要法庭根据诉讼程序的规定给予了当事人平等的参与机会,即使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与真实情况不符,裁判的结果也并不公正,但由于它对一切诉讼主体都是平等适用的,因而也被认为是公正的,这种公正性是通过平等性来实现的。 接上 其次,虽然从总体上看,程序公正并不一定导致诉讼结果的公正,但从概率上分析,程序上做到了公正的案件结果公正的几率更高。追求程序公正虽然有时会牺牲个案的实质公正,但由于其比例甚微,与全社会的普遍正义感觉并不抵触,也不会影响司法在全社会的信用度。 再次,追求程序公正并不排除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无论采取何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