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原理及工艺.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镀原理及工艺

電鍍原理及工藝技術 1、基本概念 2、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3、分类 4、常用工艺及其目的 5、原理 6、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能力 7、生产工艺过程 8、表面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1.電鍍技术的基本概念 2.電鍍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2.電鍍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2.電鍍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2.電鍍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2.電鍍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2.電鍍处理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2.表面处理在金属防护方面的作用 3.電鍍技术分类 分类 4、常用工艺及其目的 5.電鍍技术的原理 在外电流(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或络离子)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并形成新相(电结晶),这一过程叫作金属的电沉积; 5. 电镀原理 5. 电镀原理 6、生产工艺过程 6、生产工艺过程 6.1 电镀--------钢、铜、锌合金材料电镀 6.1 电镀--------钢、铜、锌合金材料电镀 6.1 电镀--------钢、铜、锌合金材料电镀 6.1 电镀--------钢、铜、锌合金材料电镀 6、生产工艺过程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7、膜层结构特点及其防护机理与防护能力 8、表面鍍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8.1 電鍍层厚度测量 8.1 電鍍层厚度测量 8.1 膜层厚度测量 8.1 膜层厚度测量 8、電鍍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8.2 膜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8、表面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8、表面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8.4 膜层结合强度的检测 8、表面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8、表面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8.6 膜层耐蚀性的检测 8、電鍍膜层的质量检测技术 7.2 钢上的镀镍层 在光滑表面上镍层约20微米就没有孔隙 但在粗糙表面上需要更厚的镍镀层 耐蚀性 表面光洁度 基体金属种类 电镀工艺因素 7.2 钢上的镀镍层 当镀镍层没有孔隙时,则一般会长期保持镍层外观而不发生腐蚀变化。 当盐雾试验能通过CASS试验8小时(中性盐雾试验一般为48-72小时)时,就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了。 7.2 钢上的镀镍层 若出现腐蚀,即是钢铁基体的腐蚀物红锈 (或底层铜的绿色腐蚀物) 钢基材 镍镀层 铜镀层 7.3 铜上镀镍层 镍相对于铜是阳极性镀层。 但若镀层太薄,孔隙率太大,底层铜易发生氧化而导致变色(黑色或绿色)。 8.1 電鍍层厚度测量 定义:電鍍层厚度是指两个不完全平整的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是个几何概念。 由于实际上存在的表面是不平整和不连续的,而且電鍍层内还可能存在着气孔、杂质、晶格缺陷和表面吸附分子等,所以严格地定义和精确地测量膜厚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一个平均值,而且是包含了杂质、缺陷以及吸附分子在内的膜厚值。 气孔 晶粒界面 空穴、晶格缺陷 假想膜层剖面 测量方法分成: 1)破坏性测量 测量时膜层和基材同时受到破坏,或者仅膜层受到破坏。 2)非破坏性测量 测量时膜层与 基材均未受到破坏。通常是根据表面信息间接地求出厚度,如通过测定其磁化率和导电度求出厚度。 常用厚度测量法的种类与 特点 方法 原理或特点 厚度范围及精度 破坏性测量 显微镜法 (金相法) 取样、抛光、浸蚀后用显微镜测定横断面膜层厚度。是标准试验方法。 操作比较复杂,要求技术熟练。 可进行小件的测定。 最小误差±0.8um; 光学显微镜适合2um以上膜层; 扫描电镜可测量到0.01um 电解法 (库仑计法) 使用适合于膜层与基体的电解液,对一定面积的膜层进行恒电流阳极电解,根据溶解膜层的时间求出厚度。 可以测定多层膜各层的厚度。 但不能测定小件及复杂零件的厚度。 测量范围0.5-300um。 厚度1-30um时误差为±5%。 点滴及液流法 对膜层进行化学溶解,根据溶解需要的时间或液流的体积求出厚度。 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误差大,测量薄层时高达30% 析出量(附着量)测量法 (质量法) 测定单位面积膜层的析出量(附着量),计算出 膜层平均厚度。 称重法,精度小于5% 测微计测量 测定选定部位基体与膜层的总厚度,退膜后再测定同一部位基体的厚度,根据二者差值求出厚度。 常用厚度测量法的种类与特点 测量面积可小至0.05mm2;测量厚度在15um以内 测量方法 原理或特点 厚度范围及精度 非破坏性测量 磁性法 测定传感器与基体之间的磁引力或磁阻的变化,根据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