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中慈善思想.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_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湖南师范大学周秋光 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绵绵不断的文化 主流之一。儒学的思想内核就在于“仁”,讲求由仁而趋善,由此.儒家文化中的 慈善思想就是以“仁爱”为中心而展开的,构筑起包括了大同思想、民本思想、义 利观在内的十分丰富的慈善思想体系,并对中国后世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233 一、仁爱思想 “仁”是孔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不过,早在孔子之前的上古时代,“尚仁 爱、重人本”的踪迹即隐约可见,《诗》、《书》等典籍中已不乏有“仁”的记载。这表 明,社会的进步已初步孕育了慈善思想的内涵。只是到了春秋末年,周室式微, 礼崩乐坏,孔子乃损益典籍,发古今之微言大义,将“尚仁爱”的理论进一步系统 化,大力倡导“仁”与“义”,儒家慈善思想的内涵由此彰显得更丰富和厚重。 从儒家的观点来看,善即为仁,而仁就是爱人。《论语·颜渊》云:“樊迟问 ‘仁’。子日:‘爱人。’’’孔子从道德感情的基础出发,以“爱人”来解释“仁”,提出 了“仁者爱人”之说,并将“爱人”作为人的本性。这可视为原始的古朴的人道主 义观念的阐发,也为儒家慈善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所提出的“仁”是一个道德感情和伦理规范相结合的范畴。为实现 “仁”,人们须扬善止恶,加强人格与道德的修养。他认为,“仁者爱人”应从“孝 悌”、“忠恕”开始,实现道德践履。孝悌是为仁之本,从孝顺父母的人伦道德中引 申出爱民守礼的善念和品质。忠恕之道是个人为仁成圣之法,它从内心反省来 处理人际关系,协调社会,强调与人为善,做到利人利他。如孔子说的:“夫仁者, —一儒道新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①。又言:“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④这表明:“仁”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利他 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后代的儒士多以此仁心慈爱关情同胞的疾苦,乐行 善举。 儒家的仁爱慈善观在孟子的学说中得进一步张扬。孟子因孔论仁,并没有 墨守其义,满足于一般地讲“仁者爱人”,而是透过“爱人”的表层现象进行深层次 地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儒家慈善观。我们知道,孟学的内在精神在于求 善,他主张先天性善,并提出人性的人心固有的四个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 非。这四种善端,是引导人们扬善抑恶,布善祛恶的力量之源。其中,“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正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慈善活动的动机所在。我们可以从他论 及人之善端中窥知大略:“人皆有不忍人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 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③ 在孟子看来,所有仁爱之行、慈善之举都发自人们内心深处,所谓“仁,人心 234 也”④。当人们突然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孺子将要坠人深井时,心中油然而生怵 惕、恻隐之情。人们经历这种情绪体验,不忍幼小的生命坠溺而亡,自然而然就 会采取行动去拯救孺子于危境之中。这一系列意识、情感及其行动就是“仁”,即 “爱人”。缘于此,人们才相互爱护,尊老慈幼。孟子的“仁”也就由恻隐之心的道 德感情直接发展成道德行为,并且,他把仁与礼各自建立在“恻隐之心”和“辞让 之心”的道德基础上,使之成为一种趋善的道德价值。这种求善的内在精神,是 孟子慈善思想中所蕴含的独特之处。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中,骨肉亲情为人间第一情,父母之于儿女 有抚育之恩,儿女之于父母有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y23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