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传说 (转).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 (转).doc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 (转) ============================= 发布时间:2007-06-17 21:13 传说在清兵入关的时候,有一支进村抢东西的清兵队伍,在路上遇到一位年轻妇女,她一手抱着个大点的孩子在怀里,一手牵着个小点的孩子在地上走。清兵感到奇怪,这当妈妈的怎么那么偏心眼啊,干吗抱着大的,把小的放路上走啊?于是,为首的清兵头目就上前盘问,可结果让所有的清兵都没有想到。原来那大点的孩子是那位妇女邻居的遗孤,他的父母都被清兵杀害了,全村的人死的死,逃的逃,没人顾得上这可怜这孩子,这位年轻的母亲就毫不犹豫的收养了他。她看到那孩子可怜的样子,想到他失去了亲人,不忍心让那孩子受罪,她说自己的孩子虽然小点,可他毕竟还有亲生父母呀。听了她的叙说,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清兵都为之感动。感动之余,那小头目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要保那妇女一家人的平安。他告诉那位妇女,让她回家后把门楣上插上艾蒿和菖蒲。这样他们进村后就不侵扰她家了。可是,当清兵来到那位妇女所居住的村子时,清兵们全傻眼了,因为这个村子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着艾蒿和菖蒲。他们又一次被感动了。小头目又做出了一个不侵扰这个村庄的决定。是那位年轻的妈妈用自己的善良,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全村。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过端午节时,在门楣上插艾蒿和菖蒲,意在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传说,转来与朋友们同享!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