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学教案.doc
写作学教案
(供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试用)
说 明
一、写作学性质与目的
写作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和综合实践课,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为将来从事各类语文教学和专业深造、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写作学内容和要求
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写作和文体写作两大部分,并以写作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结构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本课程在一年级开设,讲授一学年,共105学时。
第一学期基础写作:导论、作者素养(情感、思想、文化)、摄取能力(观察、感受、采集)、加工能力(想象、思索、立意、构思)、表达能力(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修改)。
第二学期文体写作:文体概述、消息、调查报告、散文、杂文、小说(微型小说)、文学评论。
三、写作学教学原则与要求
1.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独立意识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把讲授、分析范文落实在写作实践上。讲授力求精要、具体、有指导性,按写作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把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结合起来、把讲授与讨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评和学生自改互改结合起来。
3.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实际,使用时可以灵活掌握或作适当调整。
4.通过写作学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写作实践能力和指导各类学生作文能力。
上编 基础写作
导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概要了解写作学目的、性质、特点,掌握写作学规律,明确学习写作学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双重转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计划课时:3课时。
一、写作学的性质、目的、特点和内容
1.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3.写作的特点
(1)综合性: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脑力劳动。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的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的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的感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写作活动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作者能动思维的过程。无论体裁的选择、技巧的选用,还是语言的运用,无不受到写作主体生活经历、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等的制约。所以说写作因人而异,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4.写作课的基本内容
(1)基础写作:作者素养、采集能力、运思能力、表达能力。
(2)文体写作:文体概述、新闻文体、散文(杂文)、小说(微型小说)、文学评论。
二、写作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物→意→言”的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的“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这是一种由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思想情感的转化。它既包括对象性客体对主体的刺激,触发写作的动机与欲望,另一方面又包括主体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向写作客体的投射。是双方相互运动渗透和交融的结果,是客体主体化,即意化。
要求:意能逮物,即要真实、正确、深刻的反映写作对象的特征及本质。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的“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这是将作者从生活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向文章形态的转化。它既包括对生活认识得更深刻完整的理解,又包括主体运用语言技巧向艺术形式的生成与创造,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意化”的深化和升华。
要求:辞能逮意,即能够运用熟练的语言文字把“意化”、构思的结果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