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物理思想”放之题海也皆准(文本).doc

“草根物理思想”放之题海也皆准(文本).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根物理思想”放之题海也皆准(文本).doc

“草根物理思想”放之题海也皆准 朱 建 武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226401) 从一线课堂教学中发现、总结出来的物理思想方法,虽带“草根味”,也不免“原生态”的粗浅,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很实用、有实效;也许不登大雅,但同样放之题海也皆准。 一、方向十分重要 矢量的方向性当然很重要,而“选择在适当方向上考虑问题”,这种思想方法也十分重要。方向对头了,问题好解决;没有方向感,处处会碰壁。 例1.(2014年四川卷)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解析 设河宽为,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选择“在与河岸垂直的方向上”分析有关运动,去程时渡河时间,回程时渡河时间,利用,选项(B)正确。 例2.(2014年新课标全国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一定升高一定降低保持不变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橡皮筋,先后两个情形橡皮筋、,小球橡皮筋竖直高度、,后一情形橡皮筋竖直,选择“在竖,所以;还有,所以,因此,选项(A)正确。 二、渐变引起突变 物理变化过程中,渐变是突变的基础,突变是渐变的结果,也是前后两段渐变的分水岭。分析物理过程,既认清各个阶段的渐变,又揭示出渐变引起的突变,达到纲举目张,这是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例3.(2014年江苏卷)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和,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则( ) A.当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时,A的加速度为 C.当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解析 A、B之间最大静摩擦力,B与地面C之间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水平拉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渐变),当“A、B都相对地面静止”时,,三个力同时增大,但必须满足,选项(A)错误。 当时,则B(突变)开始相对地面滑动,逐渐增大,而A、B相对静止,共同加速度随增大而增大,直至A、B之间出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选项(D)正确;对此时A考虑有,求得;所以当时,才会出现(突变)A相对B滑动,且A、B加速度满足关系,选项(C)正确。 而当时,A、B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若,则A、B共同加速度,选项(B)正确。 三、细节决定根本 处理物理问题,敏锐地抓准细节,往往能一针见血、一气呵成。抓准了细节就抓住了根本,运用好这种思想方法就能够举重若轻;相反,不会抓细节,不对症下药,会导致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例4.(2014年重庆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两个上抛,,图像例5.(2014年安徽卷)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所需时间为;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所需时间为,则( ) A., B., C., D., 解析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两个、,而路程相同,所以,选项(A)正确。 四、比较依靠桥梁 一些物理问题中进行的“比较”往往是很困难的,唯有找到了某种“桥梁”,才能实现由此及彼的“比较”。因此,巧妙铺设“桥梁”,有时就是构建一个“中间状态”,也能使“比较”畅通无阻,这样的思想方法很常用。 例6.(2014年福建卷) 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两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 A.最大速度相同 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解析 两物块1、2开始阶段都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时达到最大速度。假设质量,则,所以2物块达到最大速度的位置比较低。不妨假设1物块到达此位置的速度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