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遥感考古.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遥感环境考古综述研究 摘要:概述了中国环境遥感考古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总结了环境遥感考古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RS;遥感考古;环境考古;环境遥感考古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遥感(Remote Sensing)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探测技术。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遥感是指: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提取所需信息。遥感由于其观测面积广、光谱范围大、时空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强、经济效率高、穿透能力强、能对考古文物的无损探测等的特点,而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考古工作中。 1.环境考古研究现状 环境考古学(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它主要用于探求环境变迁的规律,认识环境演变过程中,地质、地貌、气候、资源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活场所的选择、变更、迁徙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环境与人类自身及其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2-4]。 在国外,Hack(1942)和Bryan(1926,1941,1954)关于美国西南印第安人史前社会环境的研究和气候变化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的探究,以及Huzayyin(1939)和Butzer(1960)关于埃及尼罗河地貌和水文作用对于农业起源的影响的探究等都属于早期开拓性的环境考古研究。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关注新石器时代村落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F.E.Zeuner等(Zeuner,1959;Sandford,1934)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欧洲和近东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英国环境考古研究的基础。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美国考古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开始强调文化生态学,以及系统理论在有关环境科学(Chorley,1962)、生态人类学(Geertz,1963)和考古学(Flanney,1968)上的应用,促使西方现代环境考古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Evans,1978;Shackley,1981; Butzer,1971,1982e.g.Rapp and Brener,1978;Hubbard,1989)。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倾向于古代地理景观恢复和古代文化的社会、经济结构重建,随着20世纪90年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环境考古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模型建立、模拟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恢复和再现古代人类生存、生活场景成为目前西方国家研究的热点[2-4]。 我国环境考古科学思想萌动于20世纪前叶,其主要标志为袁复礼、李济首次在中国将近代科学方法应用于山西夏县西阴村考古文化研究中;胡厚宣先生通过考证甲骨文,论证殷墟时期古气候和社会状况;以及裴文中先生等就环境对研究古文化的重要性的论述等(周昆叔,2000)。在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考古研究,是1987年由周昆叔先生提出并完成的北京地区环境考古研究(周昆叔,1989),随后周昆叔先生又把环境考古研究推广到黄河中下游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考古开始蓬勃发展,在这个时期环境考古涉及到更多的学科,学科之间的渗透更加深入,文化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系统性调查与分析受到重视,其研究方法和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环境遥感考古研究 环境遥感考古主要是利用环境变迁等在遥感图像上遗留的“痕迹”来探索古环境与古文明之间的关系,通过解译遥感影像或航空像片来进行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和社会演变规律的分析,从而得出许多有价值的考古推断。例如位于阿曼境内的“Ubar”古城在3000B.C.到1000A.D.期间曾是阿拉伯繁华的乳香商贸中心,在一千零一夜、古兰经等著作中都提到过,然而却神秘的消失了。考古学家和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一起,利用LANDSAT、 SPOT、 SIR-A数据对沙海中的古城进行遥感分析,在LANDSAT影像多条道路的交汇处发现了消失的古城,进而又发现了也门境内的古商贸旅舍。 2.1我国环境遥感考古研究现状 我国环境遥感考古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考古遥感开放研究实验室》率先系统开展,之后考古学家们在长江中下游、古丝绸之路、金长城、中原大地、四川盆地、西北沙漠等地进行环境遥感考古研究,并对古环境与古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遥感环境考古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宋宝泉对遥感考古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刘建国从文化遗址的遥感解译标志进行了分析;刘树人等在开展长江下游土墩墓遥感调查时对其形态和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杨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