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回顾.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最为热议的话题。可是,最近,我们的食品健康问题,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攻击战。 央视爆老酸奶和果冻含工业明胶 多家企业否认 事件起因 4月9日,央视主播赵普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 媒体人“朱朱文强”也发微博称,“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 事件结果 截至4月10日下午5点30分,赵普这条微博已被转发近13万次,评论超过2.4万条。立即将老酸奶带入了又一食品安全的风波中。有网友猜测,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尽管赵普和朱文强之后都删除了微博,但工业明胶造成的震荡仍没停止 央视爆老酸奶和果冻含工业明胶 多家企业否认 果冻回应称,果冻的增稠剂中并不含明胶,而是卡拉胶,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则表示,大企业绝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对身体是无害的。 图为部分市售老酸奶的配方表中均标明含有明胶、果胶等增稠剂。 明胶到底是何物??? 据了解,国家对食用明胶有严格规定,正规的厂家是用动物骨骼和动物皮采用全封闭的流水线进行烘干和粉碎以后加工制成的,这些骨骼和动物皮必须是经过严格检疫的、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的。日常生活中的果冻、酸奶、冰淇淋、糖果类、火腿肠、酱牛肉等食品,都含有食用明胶。 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冰激凌、酸奶、干酪、软糖、奶糖、火腿肠、酱牛肉、酱油等。但属于食用和药用的明胶太少了,所以,很多是使用工业明胶来代替的。比如你在街头吃的一碗酸辣粉,你吃起来会觉得有点像橡皮筋,这里面可能就添加了劣质明胶。有人说吃三碗“橡皮筋”米粉,就等于吃了一个塑料袋。我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去年为5万吨左右。一些散落的合格企业生产的明胶多数供应国外市场去了。这更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民众看来,“破皮鞋造食用明胶”真的是子虚乌有。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它不是一个传说,也不是一个笑话。大量的事实说明,“破皮鞋造食用明胶”就在我们的身边。 2004年5月,央视《生活》频道曾对河北和山东博兴两地的“垃圾明胶”进入食品链条进行曝光。2009年5月,南方都市报记者以乳业祸端切入,最终也是追踪到山东博兴县的垃圾明胶生产链。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这些不法企业把工业胶的规格制成了食用胶的标准出售。据了解,将皮革制成的胶用作食物链,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是这种危害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时并没有明显的反映,一般两三年以上才会表现出来。 喝老酸奶=啃破皮鞋? 这难道是一起微博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很多人表示质疑,但又让人将信将疑,因为发布微博的人都是媒体工作者,有机会能接触到老酸奶的生产内幕。 这似乎老酸奶把公众引入一个迷宫,需要有关权威部门指路,做出正确的解释 老酸奶和果冻有没有使用工业明胶,不能成为没有答案的悬案 真相不明,公众的疑虑就无法彻底打消,企业的利益就会在悬疑中受损。 一边是厂商和协会自证清白,一边是公众固执地选择“我不相信”,这就使明胶门陷入了难以厘清的尴尬境地。 由于此次的老酸奶事件,食品安全再一次摆在公众的饭桌上 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大回顾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修正药业等多家药企被曝其药用空心胶囊涉铬超标,其中部分产品超标90倍。生产企业使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制成的工业明胶做成胶囊,流向药企。 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事件思考 这些事件的屡屡发生,感觉自己俨然成了一只可怜的小白鼠,在企业为了巨额暴利铤而走险的时候,无辜的做了牺牲品。归结起来,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体制问题和道德的缺失。厂家诚信的不到位,老百姓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总体的处罚不到位都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制约因素。 在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力度,从源头上解决食品污染问题,提高企业工业化的生产水平,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从而构建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和良好的饮食安全环境。 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