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郭璞之游仙诗的写作特色.pdfVIP

浅析李白、郭璞之游仙诗的写作特色.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 2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文学艺术 第26卷第1 浅析李白、郭璞之游仙诗的写作特色 邓彪郑燕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游仙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它艺术形式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本篇论文着力于李白游仙诗与郭璞游仙诗之比 较,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这两个方面探讨李白游仙诗对郭璞游仙诗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李白;郭璞;游仙诗 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 2011 12—0034-02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它是描写仙 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人、仙境等脱俗意象的诗歌,一般用来表达诗人对长生成仙的向 此诗写于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之后,首先描绘了一个神奇美 往或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对道教独立精神的推崇等。游仙诗是 妙的神仙世界:诗人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山时,远远就 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游仙诗这种诗体虽然在诗歌这一 看见了明星和仙女,她纤纤玉手拿着粉红的荚蓉,穿着云霓样 大范畴之中比重较小,但是它却是中国诗歌诗史上的亮点,意义 的衣裙,拖着宽大的彩带,迎风飘立,升向天际。她热情地邀 深远。从屈原的《离骚》算起,两千多年来,借描述仙境以寄托 请诗人到华山的云台峰,拜见仙人卫叔卿。卫叔卿很高兴地带 作者情思的游仙诗,一直绵延不绝、代有所见的。作为一种成熟 着诗人要飞向仙台去。正当诗人跟着卫叔卿恍恍惚惚地飞向仙 的体裁,游仙诗的流行则是汉代以后的事。魏晋时期,游仙诗在 宫的时候,诗人俯视人间,看到洛阳一带正被叛军肆虐蹂躏, 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广泛盛行,游仙主题变得更加浓厚。特别是郭 生灵涂炭,血流遍野,而那些豺狼虎豹一般的安史叛军止趾高 璞的多首《游仙诗》,使游仙主题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不可忽 气扬,把持朝政。诗人将美好纯洁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进 视的—个主题了。唐代的李白的游仙诗以幻想的仙境来寄托作者 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叛军的深恶痛绝,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的情思,使游仙诗发展到—个高峰。 对整个社会恶人当道,人民遭殃的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在 郭璞的游仙诗是借游仙来反映现实黑暗、仕途失意,鸣牢 这首《古风》里,血腥污秽的人间就足通过与美妙洁净的仙境 骚不平。写游仙是忧世而为,并不是真正的想成仙,更不是摒 强烈对比表现出来的。 弃仕途,相反他是始终留意仕途的,以游仙为名感时光流逝也 李白的游仙诗还侧重于将仙山合一,仙俗相参来进行对 是感慨自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国效力。而李白在道家思想 比。他是一位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诗人,一旦身登名山大壑就 的影响下,同样仕途失落的他渴望得道成仙,过上如神仙般自 忘不了去寻仙,其仙境在名山大壑和梦想中隐匿着。峨眉山本 由自在的生活。于是在李白的游仙诗中张扬呐喊出的是摒弃仕 为道教圣地,所以李白把它称作足蜀巾难以匹敌的仙山,当他登 途、厌恶尘世和辞绝世扰。在思想内容上,李白的游仙诗较之 上峨眉。面对拂面而过的烟雾,不由想起了骑羊的葛由仙人, 郭璞的游仙诗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写作特色上,李白 希望能与之相遇,并“携手凌白日”。在李白游览东岳泰山这 的游仙诗较之郭璞的游仙诗也有一个提升。具体表现为: 座屡受封禅的道教名山时,义写下了《游泰山六首》将游山与 游仙融合为一,由欣赏山中之景自然转入对仙人神女的遐想。 一、以仙比俗 如其中的第一首诗“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 郭璞的游仙诗“以仙比俗”是单纯地以仙境来对比现实俗 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 境,而李白的游仙诗则在“以仙比俗”此基础上还注重仙山合 霞杯。”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在看到名山美景之后,便做起与 一,仙俗相参,进行对比。 仙人神游的美梦,游山与游仙相结合。 郭璞是游仙之作以仙比俗的创始人,以仙比俗是郭璞写作 的一种重要手法。如《游仙诗》其六,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 二、情.景、事,理的深融 用对比,以美好的仙界来对比悲惨的俗界。诗歌以海鸟柄于鲁 在情、景、事、理深融的手法中,郭璞重在写内心,李白 国的城门这一传奇开篇,大肆渲染,描绘了一幅海上风浪汹涌 更重在通过想象和联想表达事理。 的景象: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一阵天翻地覆之后, 郭璞的游仙诗在写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的时候更 连神仙居住的蓬莱岛屿也被风浪席卷而去。显然,诗人是借 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内心境 “风浪”来暗指现实社会的动乱和险恶。与海上惊滔骇浪的场 界。写法看似平淡朴素,但是我们细细地品味起来,才发现平 面相对反,诗人以悠然平静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乐土般的神仙境 淡中见警

文档评论(0)

xwbjll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