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生态效应研究.pdfVIP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生态效应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生态效应研究.pdf

维普资讯 第22卷 第 1期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Vo1.22 No.1 2008年 1月 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 Jan.2008 文章编号:1003—7578(2008)ol一133—04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生态效应研究 张军 民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 730000;2.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石河子 832003) 提 要: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使绿洲水文循环产生了二元分化,天然、人工 水循环的彼此消长,改变了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及过渡带之间的时空分布和转化条 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靶区,根据已有的分布式水文循环模型及水文监测资料统计分析 得出,绿汾f引用水对2000m以上的山地暂无影响,但平原区水循环发生了了以人工水循环为 主导的二元分化。人工绿洲、天然绿洲、过渡带和荒漠间生态统一性出现无序化趋势,造成绿 洲 一荒漠生态呈现出对抗趋势。 关键词: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玛纳斯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1 综述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简称玛河流域)开发及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科学家关心的焦点。70年代 以来,汤 奇成等探讨了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韩德林研究了该流域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比例关系,屈喜乐等 中外科学家对该流域农业生态资源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程维明等研究了绿洲开发和水资源利用造成的 湖泊干枯及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这些研究描述了玛河流域水、土、植被等资源分布状况,探讨了 近50年来流域生态资源利用情况及相关环境问题…。但 由于内陆河流域系统的特殊性、绿洲系统的擅变 性及动态异质系统耦合的非平衡性,生态系统再生循环(物质和功能)与经济活动生态后效(利用和扰动) 问的动态平衡及相应的驱动机制及控制原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化 。基于 内陆河水文循环二元分化生态 效应的研究,将从封闭流域生态统一性及竞争性相协调层面,拓宽绿洲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为科学认识和 系统把握绿洲开发对流域水文循环及生态平衡的客观影响提供理论指导和调控依据。 2 玛河水文循环及其生态分异 玛河位于世界温带荒漠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地理位置43。27一45。21N、85。01一86。 32E,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汇水中心。河流总长度约400km,河川径流总量22.91×10。1TI,地下水资源总 量 11.97×10Sm ,流域面积2.665×10km 。 自然状态下,以径流出山口一带为界(1000m),流域降水主要降落在山地 区,其中高山冰川区年均降 水量达700一lO00mm,冰川面积为 1228km ,冰川 以下的山地区年均降水量为408mm,面积6006km ,山区 最大降水量可达 1100mm,而年均蒸发量仅有500—700mm;河流出山口后进入 山前平原,来 自山区的地 表径流大部分渗漏转入地下,经地表一地下多次循环转化流经冲洪积扇和冲积平原,最后消失于沙漠。平 原区年降水量不到 150mm,年蒸发量却在700—1000mm,基本不能形成径流,为多盐少水的生态耗水区。 其中,平原盆地上中游沿河两岸属于径流消耗和地表、地下水强烈转化的水资源流通区(中上游冲洪积扇 平原),形成以中旱生植被为主的绿洲区(天然、人工绿洲),平原盆地下游和绿洲生态系统周边地带是广 阔的无流区,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维持的荒漠生态区 J。平原区以河流为中心向两岸及下游依次发育绿 } 收稿 日期 :2007—10—30。 基金项 目:科技部软科学项 目(2006GXQ3D171);国家社科基金(O5BJL035)资助。 作者简介:张军民(1964一),男,教授,博士生,主要研究干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Email:zjm—tea@163.CO/I] 维普资讯 · l34·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