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评选项目.doc

关于做好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评选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做好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评选项目.doc

关于做好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评选项目 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研究院)、教学部: 根据《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2013)》通知要求,为做好我校2013年度省级精品教材评选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奖范围及限额 1.由我校教师主编,在评奖年份近5年内(以版权页的出版时间为准)正式出版的各类教材(包括文字教材、电子教材及CAI课件),不包括学术专著。 2.参加评奖的教材应经过1轮以上的教学实践检验,且在教学中继续使用的教材。 3.凡已获国家级以上教材奖的教材,不再参加省级评选,但获奖教材的修订版可以参加申报评奖。 4. 我校将向教育厅择优推荐4本教材。 二、申报程序 1. 申报的教材要经过校外的2位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进行初评,并根据教材的科类填写相应的评议表,以文字为主的教材填写文字教材评议表,以电子介质为主的教材填写电子教材评议表。 2. 我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择优向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高教处)申报。 三、评审程序 1.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精品教材奖评选小组,负责评奖的有关具体工作。 2.评选小组根据《云南省大学精品教材专家评议表》中的指标体系及要求进行评审,评选出的获奖教材经公示、核准后确定。 四、奖励 1.省级精品教材奖奖金额由评奖当年具体规定。 2.省教育厅将对获奖教材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获奖证书和奖金归获奖者或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成和扣留。 3.省级精品教材奖与省教学成果奖享受同等待遇。 4.省教育厅将择优推荐获奖教材申报国家级教材奖、教学成果奖。 五、申报材料 请各学院(研究院)、教学部广泛动员,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并于5月30日前将《云南省精品教材申报汇总表》(附件1)、《云南省精品教材申报表》(附件2)、《云南省精品教材专家评议表》(附件3,要求有2位校外专家填写的评议表)及样书(电子教材及CAI课件要有软盘及使用说明书)一式两份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文津楼110),提交纸质材料的同时请将电子版发至jxyj@ynu.edu.cn。 联系人:刘燕青、李豪杰 联系电话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七日 附件: 1.云南省精品教材申报汇总表 2.云南省精品教材申报表 3.云南省精品教材专家评议表 附件1 云南省精品教材申报汇总表 申报学院(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形式 主编姓名 主编单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专业类别 填表说明: (1)本表使用EXCEL制表软件填写,申报时交打印的文字资料和电子文档; (2)教材名称、主编单位和出版社应填写全称; (3)教材形式是指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文字+电子教材三类; (4)专业类别是指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1个学科门类下设的71个二级类(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5)此表复印有效。 附件2 云南省精品教材申报表 申报学校(章): 填表日期:年 月 日 教材名称 教材形式 专业类别 适用层次 主编姓名 职称 主编单位 出版社 责任编辑 出版时间 版次 本教材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效果、使用学校等): 本教材特点: 申报单位评审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评选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1)教材形式是指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文字+电子教材三类。 (2)此表复印有效。 附件3 云南省精品教材专家评议表(理、工、农类文字教材用)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主编所在单位: 出版社: 标准书号: 出版时间: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最佳状态描述 得分 总体评价 内 容 质 量 (100) 0.75 教学水平(35) 教学适应性(15)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使用单位多 认识规律性(10) 符合认识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

文档评论(0)

egi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