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二版) 高职计算机 王双明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ppt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二版) 高职计算机 王双明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辅网 尚辅网 1.1 计算机简介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 1.4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1.5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1.1 计算机简介 20世纪40年代中期,传统的计算工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数值运算要求。在此背景下,1946年2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读作“埃尼阿克”),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由于采用了电子管和电子线路,从而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它可以在一秒钟内运行5000次加法运算,3毫秒便可以进行一次乘法运算,与手工计算相比其速度要快得多。它体积庞大,占地面积为170㎡,重达30吨,耗电量为150kW,造价48万美元。它使用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另外,它的存储容量很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而且是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的,因此每次解题都要靠工人改接连线,准备时间大大超过了其实际计算时间,而且不能存储程序。如图1-1所示: 1.1 计算机简介 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于1951年研制了第二台电子计算机EDVAC(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DVAC的基本结构与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一致,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 / O设备五个部分组成,实现了内部存储和自动执行两大功能,它是最先实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VAC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而且可用于信息检索等领域。EDVAC只用了3563只电子管和1万只晶体二极管,以1024个44比特水银延迟线来储存程序和数据,消耗电力和占地面积只有ENIAC的1/3。 EDVAC对后来的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在EDVAC中采用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冯·诺依曼机。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计算机系统在性能指标、运算速度、工作方式、应用领域等方面与当时的计算机有很大的差别,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化,因此都属于冯·诺依曼机。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机械式计算机发展阶段和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 1. 机械式计算机发展阶段(1822—1944)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了具有输入设置、处理装置、存储装置、控制装置及输出装置的分析机。1944年,由艾肯设计,IBM公司制造的Mark I 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投入运行,这台计算器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并且与巴贝奇一样用十进制计数齿轮组做存储器,采用了穿孔纸带进行程序控制。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1946年至今) 在现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中,依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的不同,可以分成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年代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其造价昂贵,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代表型有IBM709(大型机),IBM650(小型机)。基本特征是: ①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 ③每秒运算次数仅为几千次; ④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⑤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静电存储管、磁鼓等,内存容量仅几 KB,外部设备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通常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年代 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其体积、重量和功耗比第一代计算机减小了,速度、功能和可靠性提高了,使用范围也由军事和科研扩展到数据处理和实时控制等方面,代表机型有IBM7094等。其基本特征是: ①使用半导体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每秒运算次数可达几十万次; ③输入/输出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④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如BASIC,COBOL等; ⑤使用磁芯作为主要存储器,辅助存贮器采用磁盘和磁带,存储容量可达几十KB。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通常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年代 第三代计算机功能更强大,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基本特征是; ①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②每秒运算次数可达几百万到数千万次; ③外部设备种类及品种增加; ④开始形成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三个独立系统,高级语言数量增多; ⑤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仍以磁盘、磁带为主,存储容量可达几百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