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辩——兼论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pdfVIP

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辩——兼论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第1期 齐鲁学刊 No.1 总第226期 QILUJOURNAL GeneralNo.226 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辩 ——兼论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 季桂起 (德州学院文学院,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然在文化革新路径的选择上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方法论意义却具有跨时 代的价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毕竟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文化领域的大门,促使中国人走出以往文化 的固定圈子,真正“睁开了眼看世界”,从此确定了“会同中西”、再造文化的思路和方向,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 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在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形成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了近 代知识分子的开放心态;二是确立了近代知识分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三是形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多元化的价值 认同意识。 关键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转型 中图分类号:眩5;1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2012)ol一0139—04 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特殊性。近代知识 近代知识分子与上述两类知识分子都有所不 分子的文化人格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其中之 同。他们既看到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先进性,提倡向 一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过渡、冲撞、纠缠、融合中确 西方学习,主张用西方文化的资源改造中国文化;又 立自身的文化依托与人生价值。对近代知识分子来 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自 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他们的文化依托与人生 有宝贵之处,需要继承与弘扬。从理智上、实用上, 价值,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他们信奉西方文化,但在信仰上、感情上仍留恋传统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依托无疑是传统文 文化,主张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进和利用西 化,他们始终没有怀疑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先进 方文化。他们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中体西用”,即张 性,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一直是他们人生的精神支 之洞曾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文为“旧学 撑,并且是他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价值来源,他们 为体,新学为用”)【1](P121)。过去总以为“中体西 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是在对这样一种文化的信仰与追 用”只是洋务派的一种主张,其实它在近代知识分子 求中实现的。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中体中用”,即 中有着广泛的共识。从早期维新派、洋务派、改良派 “中学为体,中学为用”。“五四”之后的现代知识分 直到辛亥革命派知识分子,大多数都主张以传统文 子倡导“全盘西化”或世界化、国际化、全球化,对他 化为根本,选择性地引进西方文化,以建构一种具有 们来说,西方文化毋庸置疑有着极为巨大的优势及 近代意义的民族文化。这可以看做是近代知识分子 先进性。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种共同的文化选择。 观念,而致力于用从西方引进的价值观念如科学、民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念的确立,经历了一 主、自由、人权等来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在他们看 个艰难的选择过程。鸦片战争时期,人们还没有真 来,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就是致力于中国 正意识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冲击力,也没 整个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可以概 有看到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当时还只是一种国 括为“西体西用”,即“西学为体,西学为用”。 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力量较量。 收稿日期:2011—01—20 作者简介:季桂起(1957一),男,河北南皮人,文学博士,德州学院文学院教授。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