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束条注塑模具设计1.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塑料束条注塑模具设计1,塑料注塑模具,塑料箱注塑模具,注塑模具设计,注塑模具设计33例精解,注塑模具毕业设计,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ug注塑模具设计教程,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塑料束条注塑模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1121 姓名:孟凡龙 指导老师:王静 1绪论 1.1我国模具企业技术现状 我国的模具工业在改革开放后,模具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欧美发达工业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1.2 模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从欧美发达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模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工业品的地位、塑料成型模具的理论设计、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模具设计“软件化”和模具制造 “数控化”是今后模具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2 产品分析 2 2.1产品结构分析 该产品塑料束条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它呈细长薄片形状,产品的最薄处仅有1mm;如图2.2所示为该产品的二维图。塑件尺寸不大,外部结构形状较复杂,除了外形不规则外,塑件上有下凹及56.749mm长的齿形段,产品要求表面平整光洁、无飞边、且没有顶出痕迹,其结构特征符合塑件的设计要求。 2 产品分析 2.2拔模分析 运用pro/e软件对塑件进行拔模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2产品分析 2.3材料性能分析 聚丙烯是一种无侧链、高密度和高结晶度的线性聚合物,综合性能优越。它无毒、无色、无味。在感观上与聚乙烯相似,但它的透明度比聚乙烯更透明、质量更轻,在密度在0.90 ~0.91g/cm之间。它不吸水、且易着色、光泽好、刚性比聚乙烯强。 3模具结构设计 3.1上模结构设计 上模长400mm宽144mm高52mm,并在上模作出 3mm的倒角,以便于安装。经过Pro/E自动分模,可得其凹模结构如图下所示。 3模具结构设计 上模二维视图 3模具结构设计 3.1.1上模镶件结构设计 上模镶件是成型产品头部里的齿形,镶件单独制造后,再嵌入模板或大型芯中。镶件常用的固定方法是采用台肩固定的形式,后用垫板压紧,挂台的尺寸为32 x20 x16mm。 3模具结构设计 3.2下模结构设计 经过Pro/E自动分模,得到凸模的结构上模400mm宽144mm高52mm。最终用Pro/E设计之后,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3模具结构设计 下模二维视图 3模具结构设计 3.2.1下模镶件结构设计 镶件是用来成型塑件上的小孔或槽。镶件是单独制造后,再嵌入模板或大型芯,尺寸如下图所示。 3模具结构设计 3.3模架的设计 塑料注射模模架现已标准化和系列化,因此在设计时只需根据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直接选用即可。由于浇口采用的是侧浇口所以模架需选择大水口模架,根据行腔尺寸查《塑料模具设计》附录B提供的标准模架图例选取模架为CI-2550-A60-B80-C80。 4 浇注系统设计 4.1浇口套的选取 4浇注系统的设计 4.2浇口的设计 4 浇注系统设计 4.3冷料井及拉料杆的设计 4 浇注系统设计 4.4分流道设计 5推出系统设计 5.1推杆尺寸参数 5推出系统的设计 5.2推出系统的结构设计 6 冷却系统的设计 6.1 冷却系统结构设计 采用下图所示的循环式冷却水路,结构比较简单、易加工制造、冷却效果比直流式结构稍好,水路的直径值为8mm。水道中心线到模仁间的距离为36mm,两水路间的距离为72mm,水道中心线到上模型腔边的距离为9mm,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间的距离为141mm,冷却水路从一个入口进入模具在循环一周后从出口流出. 6 冷却系统的设计 上模水路布置 6 冷却系统的设计 6.2下模水路的布置 下模的的水路布置与上模相同,采用循环式冷却水路,水路的直径值为8mm,水路的直径值为8mm。冷却水道中心线到模仁间的距离为36mm,两水路间的距离为72mm,冷却水道中心线到下模成型塑件齿形的型芯的距离11mm,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间的距离为141mm,冷却水路从一个入口进入模具在循环一周后从出口流出。 6 冷却系统的设计 下模水路的布置 致谢 以上便为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望各位老师给指导批评。 * * 3模具结构设计 4 浇注系统设计 *

文档评论(0)

good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