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应用解剖学.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产科的应用解剖 第一节 骨盆 一、女性骨盆形态特征 二、骨性产道异常导致难产的形态学基础 第一节 骨 盆 一、女性骨盆形态特征 (一)骨盆的构成 (二)骨盆的平面和界线 (三)骨盆外测量与有关径线的关系 二、骨性产道异常导致难产的形态学基础 (一)骨性产道对正常分娩的影响 (二)产道异常与难产 (一) 骨盆的构成 1. 组成骨盆的骨: 髋骨、骶骨、尾骨 2. 骨盆的连结 : 3. 骨盆的形态 : 界线 大骨盆 小骨盆 髋 骨 1.一般形态: 上面: 底、岬 前面: 盆面,骶前孔。 后面: 骶后孔,耳状面(外侧上部) 骶管上与椎管相续,下开口于骶管裂孔。 2.骶骨的形态变化 2)骶骨的长度: 为7.7cm~13.7cm,骶骨的长度代表了骨盆后部的深度。骶骨越长,对分娩越不利。 3)翘度:指产妇直立时骶骨前面上下端连线与垂直线形成的角度。翘度在40-49°者较适合正常的分娩。 2.骨盆的连结 (1)骶髂关节 (2)骶尾联合 (3)耻骨联合 (4)韧带连结: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3.形态: 界线----大、小骨盆,骨盆腔 (二)骨盆的平面和界线 1.产科有关的平面 (1)入口平面(与小骨盆入口一致) (2)中骨盆平面(骨盆最小平面) 前: 耻骨联合下缘 后: 骶骨下端 两侧: 坐骨棘 (3)出口平面(与小骨盆出口一致,后三角可伸展)。 (4)骨盆最宽平面:即骨盆中上段平面。 前:耻骨联合后的中点 两侧:髋臼中心 后:骶骨盆面的第二横线 (5)中骨盆出口学说:中骨盆平面与骨质围绕的出口面 2.产科有关径线 (1)骨盆入口平面的径线 前后径:(真结合径11cm), 产科结合径:最短,骶岬?耻骨联合后缘中点。比真结合径短0.2~0.5cm 横径:二侧弓状线间的最大距离(12cm) 。 斜径: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起的距离(12cm) 。 (2)最宽平面径线 前后径:耻骨联合后面中点? 骶骨盆面第2横线中点, 平均为12.5cm。 (3)中骨盆平面的径线 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骶骨盆面第4横线的中点,12.2cm 横经:坐骨棘间距,10.5cm (4)出口平面的径线 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骶尾联合,11.5cm; 横径:坐骨结节间距,9cm。 3.与分娩有关的骨盆其它结构 (1)骨盆的倾斜度: 为人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向后开放的角度,非妊娠时为50~55°,妊娠晚期可增加3~5°。 (2)骨盆轴: 即产道轴 (通过骨盆各平面的假想轴线)。 (3)骨盆深: 8.5cm 左右(髂耻隆起?坐骨结节的中点的垂直距离)。 (4)耻骨联合后角: 主要反映骨盆前部的大小,正常为156°。 (5)米氏菱形区:位于腰骶部。 (三)骨盆外测量与有关径线的关系 1.髂棘间径: 23~26cm,可间接计算骨盆上口的横径,即骨盆上口横径=23~26cm-13cm。 2.髂嵴间径:25~28cm 。 测量方法:产妇平卧,两腿平行合并。 测量髂棘间径时,以髂前上棘外侧面为据点。 测量髂嵴间径时,将测量器两端沿两侧髂嵴外边缘循行3次,至最大距离时,即代表髂嵴间径。 3.骶耻外径:18 ~ 20cm。产妇直立。测量器的一端放于第五腰椎棘突末端,即米氏凹顶点,另一端放于耻骨联合前面,约在上缘下1cm处。 4.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8.5 ~9.5cm 5.耻骨弓角度: 90°,反映骨盆出口的宽度。 二、骨性产道对分娩的影响 分娩的三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 (一)骨性产道对正常分娩的影响 1.妊娠期骨盆的变化 (妊娠末期) (1) 耻骨联合可增宽5mm左右; 骶髂关节弧松弛?骨盆入口和出口前后径延长。 (2) 骶棘韧带及骶结节韧带和骶尾联合周围的韧带松弛,骶尾联合的活动度增加?前后径的长度增加。 2.骨盆的平面和径线对分娩的影响 分娩机转: 衔接 ? 俯屈、下降 ? 内旋转 ? 仰伸 ? 外旋转等 一系列连贯的动作。 (1)衔接时:胎儿的枕额径平均为11.5cm,产妇骨盆的前后径为11cm,而横径及斜径则较长,所以胎头多以矢状缝衔接于骨盆入口横径或斜径上。左斜径后端有乙状结肠,其长度短于右斜径,故胎头多位于右斜径上,以枕左前位多见。 (2)内旋转:是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胎头的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并伴随有下降和俯屈动作。 3.骶骨与分娩的关系 1)中弧型: 对分娩最为有利, 上段的弧度:有利于胎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