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 专项规划 第一章 总 则 为全面推进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十二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机制,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分轻重缓急、分步骤地对全省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最大限度地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贵州省地质灾害现状及趋势,编制《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 第一节 规划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型防灾减灾体系,切实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监测预警薄弱、治理技术落后、应急机制不健全,科研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推进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明显减少人员伤亡、群众财产损失数,大幅提升服务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9年);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1年);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7年);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 第三节 规划期与规划范围 本规划现状水平年2010年,规划水平年2011年-2015年。 本规划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二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地质灾害成生背景 地形地貌。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向东部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本省国土面积的61.9%,高原山地和丘陵面积为总面积的92.5%,最大高差达2752.8米,全省山高坡陡地形险峻,沟壑密布地貌复杂,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省区。 气象水文。年降水量一般在1100~14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4~10月;全省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984条,多数为骤涨剧降的山区雨源型河流,冲刷侵蚀作用强烈,常引发危害巨大的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贵州地质构造包括燕山期前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燕山期前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由一系列紧密向斜和平缓背斜相间平行排列而成,在平面和剖面上多呈雁形。贵州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掀斜隆升,伴有局部的差异性升降和广泛的逆冲活动,形成了活动断裂。 人为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贵州省内切坡开挖、坑道洞室开挖、蓄水引水、抽排地下水、弃渣堆土加载、爆破等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强烈,对地质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同时因矿产资源开发、水利电力建设、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及损失。特有的地理、地质、气候、水文条件,致使贵州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种类全、损失重、数量多”,因灾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长期位于全国前列。仅“十一五”期间,全省先后发生地质灾害1606起,其中滑坡1029起,崩塌338起,泥石流37起,地面塌陷89起,地裂缝113起。共造成332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47亿元。 地质灾害隐患。我省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992处,其中自然因素形成的9033处,人为因素造成的1959处。规模为大型以上的有469处,其中特大型100处、大型369处,受威胁人口多达22.5万户约110.7万人。 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中有滑坡6758处,占总数的61.5%;崩塌2200处,占总数的20%;泥石流174处,占总数的1.6%;地裂缝548处,占总数的5%;地面塌陷499处,占总数的4.5%;另有不稳定斜坡786处,占总数的7.2%。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隐患遍及全省各地,西部及西北部地区相对集中。各市(州)的分布情况为:遵义2155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