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的研究Ⅰ.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pdfVIP

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的研究Ⅰ.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5卷第6期 土 壤 学 报 V01.45.No.6 SINICA 2008年11月 ACTAPEDOLOGICA Nov.,2008 南方三种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木 I.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 Wu3 周 萍1 宋国菡1’2 潘根兴” 李恋卿1 张旭辉1 Laosheng (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95) (2山东省济南市烟草专卖局,济南250100) ofCalifornia 9252 (3 ofEnvironmental Riverside,CA1,USA) Department Sciences,University 摘要 选取我国南方i种典型水稻土的长期试验田,采集长期不同处理下的未破坏土壤样品,采用 低能量超声波分散法分离得到不同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组,研究不同处理下这些团聚体颗粒组中的有机碳 (Soilorganiccarbon。SOC)含量及其分配变化,探讨土壤有机碳积累与团聚体物理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供 试三种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以200~20肛m和20~2p,m粒径为主,分别占22%一43%和27%一44%, 000—200 car- 微团聚化作用较强。SOC含量以2 organic I.Lm和2p.m粒组中最高;而易氧化态碳(Labile bon,LOC)主要富集于2 显最高。直径为2000—200斗m的粗团聚体颗粒组作为新增有机碳的主要载体,随不同耕作和施肥等长期 处理的变化最为强烈。其中又以红壤性水稻土的SOC和LOC随不同施肥的变化最为强烈,说明其良好管理 下的有机碳累积效应最为显著。统计分析表明,全土的有机碳积累量与2000—200斗m粗团聚体的有机碳积 累量之『日J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拟合(R2=0.95,,l=8)。由此看来,长期试验下新固定的有机碳积累及其粗团聚 体保护可能存在某种饱和机理。计算表明,供试水稻土的粗团聚体保护在长期试验期内还未达到其饱和限,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我国学者对于近20年来南方水稻±特刖是红壤丘陵区水稻土有机碳固定速率较高的认 识。同时,红壤性水稻土的粗团聚体保护作用最强,仍然具有明显的固碳潜力,这也提示土壤巾氧化铁对水 稻土中有机碳的固定和化学稳定可能有重要贡献,水稻土固碳的团聚体保护作用与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化学 结合机制有关。 关键词 土壤固碳;长期试验;团聚体;水稻土;物理保护;有机碳 中图分类号 S152 文献标识码 A 土壤团聚体颗粒组的有机碳(Soil car-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报告也提出,南方水稻土有机碳 organic 积累明显较快,且矿化稳定性较高¨””。。但是,对 bon,SOC)分配是土壤碳的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之一…,团聚体中的物质组成及其有机碳结合机制 于这种有机碳积累的机理还末有深入的探讨,特别 已成为土壤学的基础科学问题旧“1。土壤中固定新 是与土壤团聚体层面的过程的关系还了解较少。 碳的团聚体归宿和分配是研究有机碳固定机制的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